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走出國門的鄉村旅游轉型故事

      發布時間:2022-03-10 16:13: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在2021年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第24屆全體大會發布會上,中國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遞村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名單。關閉礦山、修復生態的余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成功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實現了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的共贏,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成為全社會共識;通過探索文化遺產在保護中活化利用,“人、物、景”良性互動的可持續發展路徑,西遞村從一個欠發達的村莊轉變為國內外知名的鄉村旅游目的地。本文將展示這兩個村落在實現一個共同的目標——鄉村旅游轉型的故事,探討其所彰顯出的國際認同的價值理念。

        余村:

        “小窗口”展示鄉村振興“大風采”

        潘春林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從一名曠工走進旅游業變成老板。1989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民潘春林開始在當地礦山工作。2004年,他拿出全部家當并不惜舉債開辦了全村第一家農家樂。隨著余村的旅游發展,潘春林的生意蒸蒸日上。2006年,他經營農家樂的利潤就達到每年二三十萬元。如今,更是適應現代管理思路,走上了農家樂品牌經營的路子,帶動周邊村民一起致富。“全國各地的游客來到余村,都可以看到我們是如何從礦山經濟轉變為發展旅游經濟的。”潘春林臉上滿滿的自豪感。

        2001年開始,安吉縣堅持生態立縣,余村逐步關停礦山、水泥廠;2004年底,所有的礦山全部關停。2005年,時任浙江省黨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間到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村“兩委”班子下定決心變“靠山吃山”為“養山富山”。

        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重新編制了村莊發展規劃,科學合理布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資源開發底線和環境承載上限,系統規劃設計鄉村旅游產品體系、形象體系和服務體系,對旅游資源進行重新優化配置。在發展理念上,堅持“圍繞大生態,開發大市場,發展大旅游,培植大產業”,加快推進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鄉村版未來社區、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等重點項目,建立未來智慧旅游和智慧農業的數字化應用場景,推進余村同集鎮以及周邊村莊的產業互補、聯動發展新模式。余村也就此打開了鄉村發展新天地,大力發展鄉村休閑產業,形成了戶外拓展、休閑商務、登山垂釣等一系列旅游產業鏈。

        在厘清了村集體與村民、工商資本與農戶的共建共享關系后,余村鼓勵因村施策、優勢互補,引導村民以承包、租賃、入股等方式積極參與鄉村旅游經營,每年投入200萬元用于鼓勵鄉村旅游發展,形成以村民經營為主的發展模式。同時,深化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將全村農田、山林進行統一流轉、統一管理、統一經營,構建“公司+集體+農戶”“村集體資源+社會資本”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同時,用改革激發鄉村活力,打造共同富裕綜合體,成立五村聯營強村公司,實現品牌共創、設施共建、資源共享、利益共惠、治理共融,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500個以上,3年各村集體經濟實現翻兩番。此外,還大力發展鄉村富民產業,不斷豐富綠色竹林、美麗稻田、放心菜園、精品果園等綠色產業布局,加快形成更具鄉土味、更有體驗感的鄉村旅游重要展示“窗口”。余村人用實際行動保護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用滿眼的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描繪出生態文明的生動樣本。

        在這條綠色發展道路上,村“兩委”班子和村民善于創新,敢闖敢干,不斷拓展延伸旅游產業鏈條。2020年,村民胡有乾創辦了余村供銷社,積極吸收、采購余村和周邊鄉村的優質農產品、特色產品、手工藝品等,通過電子商務、對外參加展會、旅游附帶銷售等多種形式產銷對接,帶動村民獲得更多流通環節的增值收益。余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表示,只有干群一條心,才能攜手促振興,特別要用好群眾工作“傳家寶”,發動村民一起干。

        經過5任書記的探索實踐,村里辦起“兩山”旅游公司和礦山遺址公園,從過去炸山開礦、煙塵漫天,到現在山清水秀、游人如織,因開山采礦、做水泥而富起來的余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我們余村年接待游客近百萬人次,村集體年收入從2005年的91萬元增加到如今的800多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從8700元增加到6.1萬元,鄉村旅游總收入有5000多萬元,村民的幸福感節節攀升。”汪玉成說,“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余村,肯定我們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鄉村旅游使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路子選對了,我們就堅持不懈走下去。”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讓汪玉成備受鼓舞、干勁十足,更堅定了他綠色發展的信心。

        安吉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黨委委員、總規劃師侯文亮表示,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縣文體旅游局一直在幫助更多的鄉村,找到旅游產業強村富民的切入點,讓鄉村變得更加可愛、美麗、富裕。余村是其中的一個代表。“目前,我們正在謀劃建設余村大景區,建設產業大平臺和旅游集聚區。在‘十四五’期間,將以余村為核心,努力建設鄉村旅游示范區,集中精力搶抓旅游發展機遇,實現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以余村這扇‘小窗口’展示鄉村全面振興的大風采。”侯文亮說。

        專家點評

        王笑宇(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特聘專家):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的評選,是針對擁有知名文化和自然資源的優秀鄉村,旨在通過旅游發展與產業變革,構筑鄉村可持續發展能力,維系社區傳統生活和方式的多樣性,并致力在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等各領域堅持創新和可持續性,縮小區域間收入與發展不平衡,降低鄉村人口外流,爭取性別平等與年輕人口工作機會,提高教育與技能發展水平等。安吉余村入選最佳旅游鄉村,說明當前我國優秀鄉村的發展理念與模式已經獲得國際認可:一是建立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注重保護與發展并重,引進與內生共舉,生產與生活兼顧;二是科學規劃,系統籌劃鄉村旅游體驗產品與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藍圖;三是政策創新,積極支持特色產業、專業企業、特殊人才、試點項目發展;四是鼓勵鄉村小微企業家創新,發展適合鄉村多產融合的“+旅游”或“+休閑”產品;五是旅游目的地、鄉村社區、產業社群和諧發展,打造鄉村宜居、目的地宜游、產業適配發展的良好局面。

        西遞村:

        將文化遺產轉化為鄉村旅游發展的內生動力

        安徽西遞村位于黃山南麓,因村邊的河水西流,古有傳遞郵件的驛站,才有“西遞”之名。西遞村為典型徽州村落,講究風水選址,四周環山,溪水穿村而過,粉墻黛瓦的馬頭墻、天井院,錯雜交匯的小巷如同迷宮,村口牌坊與村中心的祠堂相互呼應,構成村落風貌特色。該村始建于北宋,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蕩,風雨的侵襲,現保存古民居224幢、古祠堂3幢、古牌坊1座、古橋梁4座,享有“明清民居博物館”的美譽。同時,還擁有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徽州三雕、徽州傳統民居建筑營造技藝、徽州楹聯匾額、徽州祭祀等。

        2000年,西遞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1年,西遞村古建筑群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西遞村入選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1年,西遞景區被評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2012年,西遞村被公布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2020年,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2021年入選聯合國首批“最佳旅游鄉村”名單……20多年來,憑借當地歷史文化資源,西遞村一路開掛,文旅產業蓬勃發展。

        1986年,時任村支部書記的唐茂林依托村里的特色資源,決定利用村里的老房子帶動村民發展旅游。同年9月,西遞旅游景點管理處成立,西遞景區正式對外開放,開始了農民辦旅游的嘗試。頗具特色的皖南古建筑和田園風光吸引了大量游客,當年實現門票收入47萬元,超過了農副業的總產值。嘗到鄉村旅游的甜頭后,村民干勁十足。黟縣縣委、縣政府意識到旅游是未來發展的新動力,開始盤活全縣資源,同年11月,黟縣旅游局成立,制定全縣旅游宣傳方案。從此,當地的古村落如宏村等像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

        上世紀90年代開始,西遞村形成以社區為主導的經營管理模式,其旅游業發展一路攀升,旅游收入約占到村集體收入的70%。隨著西遞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古建筑保護利用工作更為重要,為此,黟縣依據遺產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出臺了《世界文化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保護規劃》《黟縣西遞、宏村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等,并把遺產保護內容列入村規民約,編制了遺產保護知識宣傳品向村民和游客分發,在村中小學開展遺產保護知識宣傳教育。同時,鎮村聯合對224幢古民居實行“一戶一檔”登記,聘用了專職文保員,加強日常監管巡查;規范古民居修繕流程,完成對破損房屋的修繕審批;加大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工作力度,建設消防系統工程,建成集監測、報警、滅火為一體的消防站。

        近年來,西遞村在繼續發展傳統觀光產業的基礎上,著力打造集遺產保護傳承展示與休閑度假體驗于一體的遺產小鎮,先后引進天津東果國際、廣東深圳泊心云舍等知名企業。通過探索文化遺產在保護中活化利用,“人、物、景”良性互動的可持續發展路徑,西遞村從一個普通村莊轉變為國內外知名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為進一步推進文旅融合,圍繞“旅游+傳統文化”,西遞村打造了“千古黟技,匠人圣地”百匠堂,包含非遺傳承體驗區、農耕文化體驗區和徽食文化街區三大板塊。在非遺傳承體驗區內,非遺大師制作的工藝品引來各地游客的連連稱贊。其中,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徽州三雕”更是人氣爆棚。“以前我們這些手藝人都是各自制作和銷售,現在聚在一起,產能提高了,銷路也更廣了。”黟縣東園精品三雕屋負責人徐自清說。在西遞村,經營范圍涉及民宿客棧的有近100家,占到全村戶數的1/4。洪悅是土生土長的西遞村村民,原先在外務工,看到家鄉的旅游業發展勢頭高漲,就回到村里把家里的自建房改造成了民宿,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西遞村黨總支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胡傲立介紹,目前,西遞村建立了以村民為主體、企業為主導的經營模式,由黟縣徽黃旅游公司保護和活化利用文化遺產,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旅游開發,每年按一定比例分紅給村民。2019年,西遞村旅游收入達4691萬元。目前,村內從事旅游相關的營業戶260家,從業者超過1000人,村民和外來創業者把村內房屋改造為民宿、餐廳、文創商店等。如今,西遞村年接待參觀者百萬人次,年旅游總收入近2億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萬余元。

        胡傲立表示,下一步,他們將在各級黨委、政府以及文化和旅游部門的指導下,繼續做好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推動世界文化遺產地可持續發展。

        專家點評

        鄒統釬(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院長):鑒于西遞村在保護文化和自然資源、促進農村生活、社區主導的旅游特色經濟創新及變革等方面的卓越表現,最終榮獲聯合國首批“最佳旅游鄉村”稱號。這充分表明我國長期的鄉村發展戰略促成了“最佳旅游鄉村”落地西遞古村。鄉村振興戰略促進了鄉村文化和自然資源保護,也促進了社區主導的旅游特色經濟發展,特別強調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西遞村利用文化遺產優勢,堅持社區主導發展旅游業探索文化遺產在保護中活化利用。古村保護促進了旅游的發展,“想了解中國明清平民生活,要到黟縣西遞來”的口號深入人心,西遞成為我國鄉村旅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西遞旅游以社區為主導的經營管理模式,堅持村民為主體,政府主導,保護和活化利用文化遺產進行旅游開發,實現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目標。獲評世界“最佳旅游鄉村”是國際組織對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充分肯定。(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 李榮坤)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 黄网站免费在线|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在线不卡| 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 | 黄色三级免费电影|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99久久一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日本红怡院在线|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极品美女|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 好妈妈5高清中字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在线|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欧美人与z0xxxx另类| 亚洲欧美校园春色| 激性欧美激情在线aa|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a三级三级三级| 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观看大全 | 欧美另类老少配hd| 亚洲欧美专区精品久久| 欧美黑人粗大xxxxbbbb|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天天97 | 91精品天美精东蜜桃传媒入口|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干| xinjaguygurporn| 学长在下面撞我写着作业l| 七次郎最新首页在线视频| 成在线人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中文字幕永久更新| 手机看片福利永久国产日韩| 久久66久这里精品99|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