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場直播:莫讓“錢途”毀“前途”
【影視銳評】
作者:任孟山(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隨著社交媒體時代的到來,各種直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成長。在帶貨直播、游戲直播、秀場直播等門類當中,多以面容姣好的年輕女性主播在直播間與觀眾聊天互動,偶爾穿插唱歌、跳舞等才藝展示的秀場直播飽受各界的關注和爭議。
秀場直播的主播及其團隊費盡心思花樣翻新,以期獲得流量與關注。從傳媒生態的角度講,秀場直播豐富了社交媒體時代的傳播樣式;從傳媒內容的角度講,秀場直播提供了新鮮的、傳統媒體很難呈現的內容;從傳媒受眾的角度講,秀場直播豐富了普羅大眾的文化和娛樂生活。然而,在浮躁心態影響下,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部分主播、機構與平臺在秀場直播中宣揚拜金主義、美化暴力、性暗示、軟色情、炫富、攀比、賣慘、謾罵等低俗、庸俗與媚俗內容,來嘩眾取寵,吸引眼球,賺取流量,收割粉絲,獲取暴利。凡此種種亂象,污染了網絡生態,敗壞了社會風氣,擾亂了受眾身心健康,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還有部分從業者走歪門邪道,營造虛假人氣、虛假帶貨量、虛假流量,甚至以違規變現、偷稅漏稅、營銷詐騙等方式牟取不義之財。今年“3·15”晚會的《女主播背后的秘密》節目,曝光某公司招聘多名男性直播運營冒充美女主播,在微信上與粉絲互動,用各種話術誘導粉絲多刷禮物打賞。如此操作引發觀眾嘩然,讓大家看到了某些華麗的秀場直播背后不堪甚至不法的行為。類似情況還有很多,這些從業者利用人性的弱點,抓住粉絲,甚至是未成年粉絲缺乏生活閱歷、渴望被愛等心理訴求,誘導他們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因打賞而引發家庭矛盾,造成妻離子散、人財兩空,孩子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頻頻高額打賞,還有挪用巨額公款打賞……由打賞引發的各種鬧劇見諸社會新聞版塊。秀場直播亂象還對社會審美產生深遠影響。部分主播以丑為美,將某些審丑行為正常化、合理化,在某種意義上助長了畸形審美風潮。這些已經嚴重影響了社會和市場的健康發展。
值得肯定的是,有關政府部門已經認識到秀場直播所引發的問題,展開整頓治理。2020年1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專門印發《關于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要求網絡秀場直播平臺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封禁未成年用戶的打賞功能。近日,國家網信辦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10個方面重點任務公布,包括全面清理“色、丑、怪、假、俗、賭”等各類違法違規直播和短視頻;從嚴整治激情打賞、高額打賞、誘導打賞、未成年人打賞等行為;堅決遏制借未成年人牟利,通過直播、短視頻打造“網紅兒童”等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現象,等等。國家網信辦、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著力構建跨部門協同監管長效機制,加強網絡直播營利行為規范性引導,鼓勵支持網絡直播依法合規經營,促進網絡直播行業發展中規范,規范中發展。
當然,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法規是從外部對行業進行監督管理,秀場直播要想從根本上發生改變,以有品位、有意義、有深度的面貌實現可持續發展,則離不開主播、運營機構、直播平臺、行業組織的共同努力。首先,主播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功底、審美品位、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以高超才藝和人格魅力吸引粉絲,以獨具特色而不低俗的品位涵養粉絲,以富含精神營養的藝術表演感染粉絲。運營機構則應該做到守法合規,在挑選主播、確定直播內容時,要摒棄顏值至上、流量至上的錯誤理念,培養有藝術品位的主播,引導他們向粉絲提供有思想內涵的優質內容。直播平臺則要恪守規范,嚴格審核,對所謂流量擔當的主播不能睜只眼閉只眼,放松監管。而對于具有思想內涵的內容則應大力推廣、適當引流。還有行業組織,要制訂自律公約,對主播、運營機構和直播平臺提出細化要求,對不遵守公約者要有約束引導。所有從業者都應沉下心來,放眼長遠,站位高遠,不為眼前經濟利益的“錢途”,犧牲長久社會效益的“前途”。概而言之,秀場直播的健康繁榮和長遠發展,需要各方參與,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未來升級版秀場直播,才有可能獲得更多粉絲的真愛和社會各界的贊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