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產業園就是產業鏈
在位于四川成都龍泉驛區的中法成都生態園內,罐車穿梭、機器轟鳴,多處工地正有序施工。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污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即將在這里投用,填補西部地區機動車排放權威認證的空白。
龍泉驛區是成都汽車產業的集聚地,擁有一汽大眾、一汽豐田、吉利等10余家整車制造企業和300余個關鍵零部件項目,形成了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圈。這個重點實驗室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成都汽車全產業鏈價值。
當前,在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硬約束下,成都提出,完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以“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的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和優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幸福美好生活需要。
一個龍頭企業吸附一條產業鏈
在成都金堂縣淮州新城,通威太陽能生產車間內,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機械手左右騰挪,智能運輸機器人穿梭不停,電池片從生產線末端輸出后,馬上就被運出了車間。
“我們和下游公司同在一個工業園區,電池片生產好后,立即就可以拉過去,效率大大提高。”該公司副總經理翟緒錦說。
作為光伏產業的龍頭企業,通威太陽能落戶金堂,不僅奠定了當地發展光伏產業的基礎,更帶動了上下游企業集聚。多家企業相繼落戶,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去年以來,成都啟動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確定20個重點產業,發揮龍頭企業的“鏈主”作用,推動產業集聚,夯實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支撐。目前,相關產業運籌的“路線圖”已經全面鋪開。
天府新區持續提升算力服務、技術研發、適配測試等功能,已適配本地企業500多家,正加快打造以先進計算為特色的全國大數據產業高地;新都區依托關鍵“鏈主”成飛,集聚優質項目42個,構建起“頭部引領、集群支撐、鏈式互補”的航空產業生態;天府國際生物城聚焦生物技術藥等細分賽道,構建起涵蓋從靶點發現到產品上市全鏈條的“一站式”服務平臺體系。
產業的集聚,不僅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還為城市空間產業布局科學化、組團式、內涵式發展創造了條件。成都堅持產城融合,突出職住平衡,正加快推動形成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一條產業鏈適配一套“政策工具包”
為深入實施建圈強鏈工作,成都組建了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主要領導、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由市領導擔任重點產業鏈“鏈長”,形成“1個發展規劃、1張產業圖譜、1套專項政策、1個創新平臺、1份企業名錄、1個品牌會展”的“6個1”工作機制。
攜恩科技是成都無人機產業鏈上一家做運營服務的企業,僅無人機上下游就涉及上百家企業。公司總經理劉洋表示:“‘鏈長制’相當于搭建了一個以政府信用背書的交流平臺,讓‘鏈’上企業可以更充分交流,更快形成整體解決方案。”
一條重點產業鏈適配一套“政策工具包”,這是鏈長制帶來的切實變化。以綠色低碳產業為例,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正研究制定《成都市支持綠色低碳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積極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努力為市民群眾供給更優生態產品、創造更多生態福祉。
在鏈長的全力推動下,目前每個重點產業鏈均組建了1支由鏈長牽頭的項目工作專班。成都按照“一鏈一基金”的思路,與社會資本共同設立20個重點產業鏈子基金和若干產業細分領域子基金,突出重點引資支持產業建圈強鏈,建好用好“產融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推動形成財政資金、政府性投資基金與各類創投資本、銀行保險資金、產業資本等多元投入的投融資體系,為企業全生命周期成長提供精細化金融服務支持。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成都全市簽約重大項目和高能級項目110個,總投資2492.63億元。接下來,成都還將持續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精細化梳理和審批流程優化改革,全力推進事中事后監管,對產業發展包容審慎監管,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產業轉型匯聚高質量發展合力
“有光就有電,現在指示燈是滅的,但只要把簾子一拉開,電馬上就來,指示燈馬上就亮。”在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錦功正在向陸續到訪的企業代表們介紹碲化鎘發電玻璃的市場前景。
在成都,像中建材這樣瞄準“新賽道”、向創新要價值的企業越來越多。
3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要求成都圍繞增強城市內生增長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既要生態顏值,也要經濟價值。推動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都在行動。
成都堅持“龍頭”引領,培育優勢企業群體,壯大規模以上企業群體,大力推進小微企業“個轉企、小升規、規轉股”,全力推動成長性好、創新力強、市場前景優的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我們大力發展光伏、鋰電等新能源裝備制造和氫能、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持續推動全市產業體系向結構更優、質量更高、排放更低、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強的方向發展。”成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通過深入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以“立、提、破”來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立”就是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樹立未來發展優勢;“提”就是夯實產業主干支撐,提升產業發展能級;“破”就是聚焦節能降碳,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