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谷雨弄晴時 一年彈指又春歸
【二十四節氣系列網評 】東湖漫評:正當谷雨弄晴時 一年彈指又春歸
“落絮游絲三月候,風吹雨洗一城花。未知東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時至暮春,伴隨著清新利落的溫暖氣息,在布谷鳥熱鬧急切的催耕聲中,谷雨如期而至。
農諺有言:“錯過了谷雨,便是辜負了時節”。作為春天的最后一個節氣,谷雨是物候、時令與稼穡農事緊密對應的重要節氣,此時農民朋友們正在春雨綿綿的田間地頭耕耘希望,大地到處呈現一片種瓜點豆、春耕備耕的繁榮氣象。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英明決策部署下,全國各族人民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科技興農拉伸水稻、糧油、畜禽等種業全產業鏈,“一桌菜、一壺油、一袋面、一提米”的品牌效應不斷放大,“糧足、菜滿、肉實”的生產供給能力穩步提升,“中國飯碗主要裝滿中國糧”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正在徐徐舒展。
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谷雨之日起,萍水始相逢;二候鳴鳩拂其羽,布谷聲聲雨紛紛,田野播種正當時;三候戴勝降于桑,戴勝鳥落于桑,春蠶將生之候”。隨著氣溫的不斷回升,春光乍泄,桃花氤氳撲鼻、梨花“銀裝素裹”、牡丹秾麗馥郁……百花競相綻放,絢麗春景勾勒出一幅“綠水青山、花海連天”的田園春圖,也牽動著有條件出行的朋友們踏足春色,郊游打卡。譬如,近年來襄陽襄州以花為媒,大力發展“以花富民、以花靚村、以花興區”的“花經濟”,騰飛鄉村生態旅游品牌經濟發展,為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增添了強勁動能。
我國自古就有“南方谷雨摘茶飲”和“北方谷雨食香椿”兩大特色習俗。在南方,由于谷雨時節雨量充沛、溫度適宜,茶樹芽葉肥碩、色澤翠綠,滋味鮮活、香氣怡人,不僅具有清心明目之功效,也承載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情感寄托與精神文明,成為如今“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的靚麗“文化名片”;在北方,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大好時節,香椿營養價值高,味道鮮嫩,“一箸入口,三春不忘”。正如《隨園食單》中“到處有之,嗜者尤眾”所述,新時代黨員干部當如“香椿”一樣,接地氣、不做作、親民愛民,做紅心向黨、赤忱為民的“勤務員”。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雨生百谷雖是春天的尾聲,但只要我們勤于耕耘、播種希望,便可期待未來。就讓我們一起抓住春天的“尾巴”,在磨礪中經風雨、歷才干、長見識,腳踏實地為基層發展帶去“一汪活水”,為群眾幸福帶去“一絲甘甜”,留待盛秋時節,基層大地定能越來越“豐沃”,基層笑臉定能處處綻放。
稿源:荊楚網
圖文:鄭永妍(襄陽襄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