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聯起來 鄉村富起來
【我與祖國同奮進】
講述人: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常口聯村黨委書記 張林順
我生活、工作多年的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山清水秀,風光如畫。1997年4月11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常口村考察時指出:“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25年來,牢記囑托的常口村依靠良好生態環境,發展起林業、臍橙種植等特色產業,經營漂流、民宿等鄉村旅游項目,村民在家門口就有事做、有錢賺。黨的十八大之后,村集體和村民收益開始突破100萬元。
常口村富了,常口村的黨員干部沒有只顧沉浸在喜悅中,我們開始琢磨如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帶動鄰近村的鄉親們一起致富。我們觀察到,一直以來,發展空間窄、村級產業“小而散”、傳統產業“長不大”、新興產業“落不下”等問題,成為阻滯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如何破除振興路上這些“中梗阻”,走出一條山區鄉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最終,我們找到了方向——群眾的需求在哪里,基層黨建創新實踐就應推進到哪里。2017年,我們在縣委組織部的支持下,建立常口聯村黨委,充分發揮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常口村示范帶動作用,推動常口村與周邊5個村抱團聚力、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還是要靠基層黨組織。作為全縣首個聯村黨委,常口聯村黨委解放思想、務實創新,通過強村弱村聯創、山水林田聯管、產業項目聯片、生態福利聯享,集中盤活各村土地、資金等資源,采取“集體參股+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形式開展合作化經營、聯合式發展,全力當好群眾致富的領航員,切實使集體經濟“壯”起來、村民口袋“鼓”起來。
目前,“跨村聯建”黨建模式已逐步在將樂縣這片土地上廣泛推廣。通過各級黨組織書記和班子成員的示范帶動,不僅盤活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更進一步發揮了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推動形成了“一人帶動一村、一村帶動一片、一片帶動全縣”的強雁效應,有力提升農村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使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愿景”變成“實景”。
(光明日報記者羅旭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