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民族團結進步:手足相親 守望相助

      發布時間:2022-06-08 13: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光明日報記者 彭景暉

        2012年以來,累計命名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1524個,其中包括許多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復雜困難地區和基層一線的先進典型。

        在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有94部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入選;迄今公布的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少數民族文字古籍有1133部。

        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名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少數民族項目有15項,占37.5%。

        “我們是青藏高原的西藏娃,來到黃浦江畔學習知識和文化。遠方的親人不要牽掛,上海也有我的家……”上海市共康中學的西藏學生常常唱起這首《上海也有我的家》。在這里,每年都有約200名來自西藏的新生入學。

        孩子們在這里有“兄弟姐妹”,也有“申爸申媽”。學校通過師生結對、同學結對、社區居民結對,全面關心西藏學生的生活與成長。各族師生和熱心的上海市民,用親人般的真情,讓西藏孩子在遠方感受著家的溫暖。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

        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時代畫卷在一背景下徐徐展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2012年,我國的扶貧工作進入攻堅階段時,民族地區面臨巨大挑戰: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11個位于民族地區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全國120個自治縣(旗)中,85個是國家級貧困縣;中央確定的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都在民族地區。

        各族干部群眾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中,團結互助,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

        “出行爬坡上坎,一里掛九梯”,面對艱苦的生存環境,廣西河池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干部群眾團結奮戰,拿出百折不撓的決心——

        易地搬遷,近2萬名村民搬出大山;投資5.6億元,各村屯電網改造升級,家家戶戶用上電;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3570.9元增加到2019年的11756.7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在黨中央統一部署下,民族地區補短板、強弱項,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持續發力;精準施策,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等,因地制宜、對癥下藥,培育民族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創新工作方法,加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等力度,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響,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成果;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把扶貧同扶智、扶志更好結合起來,增強民族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成績斐然。28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整族脫貧;新中國成立后“一步跨千年”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一些“直過民族”,實現了從貧窮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歷史性跨越。

        “沒有黨的興邊富民政策,就沒有我的今天?!眱让晒虐^達茂旗希拉穆仁鎮的牧民額爾登畢力格自豪于自己的勤奮,更感恩于興邊富民政策實施以來干部們對他的幫助。如今,他所經營的奶制品企業,不僅產品銷往全國,還在發展綠色農業的道路上,為當地農牧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渠道。

        我國陸地邊境線長2.2萬多公里,其中有1.9萬公里在民族地區,生活著2300多萬各族人民。2017年,國務院審議通過《興邊富民行動“十三五”規劃》,針對邊境實際提出“強基固邊、民生安邊、產業興邊、開放睦邊、生態護邊、團結穩邊”六大任務。

        近年來,乘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興邊富民行動走進縱深,使邊境地區進入了有史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民生不斷改善——

        內蒙古自治區在邊境地區實施了一批以路、電、水、通信等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以退耕還林、還草等為重點的生態建設項目,使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云南省推動政策向邊境地區傾斜、項目向邊境地區靠攏、資金向邊境地區集聚,把興邊富民行動打造成惠民工程;

        吉林省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措施,不斷強化邊境地區發展合力,很多邊境縣(市)實現了高速公路連接,邊境地區所有鄉(鎮)、建制村全部實現通公路……

        興邊富民,這項旨在加快邊境地區發展和促進邊民富裕的國家工程,今天仍在持續不斷為邊境地區的群眾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各族文化融通互鑒,中華文化“百花園”絢麗綻放

        1989年,在國家民委的支持推動下,深圳華僑城錦繡中華民族村先后招收了30多個民族的員工。幾十年時間,這些員工有的從普通演員成長為公司高管,有的學會經營管理知識后回鄉創業,助力家鄉旅游業發展。

        2019年,他們的故事被搬上熒屏,國內首部城市民族工作題材電視劇《都是一家人》贏得觀眾稱贊。

        現實生活、歷史故事和英雄傳奇,一一進入文學文藝作品:1.3億字、300卷精裝本的《〈格薩爾王傳〉大全》問世,神秘的英雄史詩向世界展示出瑰麗真容;《云南少數民族經典作品英譯文庫》出版發行,民族文化“走出去”邁出有力步伐;《楓葉紅了》《岡仁波齊》等民族題材影視作品,迎來藝術創作與市場好評雙豐收……黨的十八大以來,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在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中迸發新活力。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千百年來,各民族文化如汩汩溪流,在歷史長河中匯聚,融通互鑒、璀璨綻放,最終形成燦爛的中華文化。

        我國的非遺清單中,少數民族非遺如同一粒粒光彩奪目的珍珠。目前,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名錄(名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少數民族項目有15項;在23個以非遺保護為核心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中,民族地區有11個。

        成就源自精準施策。2014年,國家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明確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2017年,《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印發,一系列舉措得以深度推進。

        如今,遠銷海內外的白族扎染和苗族銀飾,成為當地群眾致富的“好幫手”;侗族大歌、黎族制陶技藝等借力網絡廣泛傳播,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打卡”。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結合現代理念與傳播手段,實現了主動“走出去”,也通過賦能文化旅游產業,讓更多人踏足民族地區,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民委委屬高校始終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把服務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新時代辦學使命。

        中央民族大學1000多名扎根基層的定向選調生,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踐行者、傳播者、維護者;西南民族大學在四川阿壩紅原建設“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畜牧業高科技創新實踐研發基地”;北方民族大學助力寧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現有專業中近一半緊密對接寧夏九大重點特色產業……

        多年來,這些高校搶救整理了一大批各民族珍稀典籍,搜集傳承了一大批各民族優秀文學藝術作品,弘揚保護了一大批各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添磚加瓦。

        民族地區的教育、少數民族學生的成長,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中國農業大學通過加強“石榴工作室”品牌建設等措施,有效推進少數民族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強化各民族學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的擔當意識;西安理工大學不斷健全“少數民族學生學業幫扶班”等機制,助力民族團結進步……多年來,很多高校積極探索幫扶渠道、創新共建模式,積極在民族地區辦學,為民族地區教育發展貢獻力量。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春風化雨深入人心

        “民族團結的花兒最鮮艷”“民族團結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在新疆柯坪縣柯坪湖州小學,各民族的孩子歡聚一堂,玩在一起、學在一起,臉上的笑容燦爛而真誠。

        距離校門口不遠處的地面上,刻著以唐詩宋詞為主要內容的“地書”,供學生們臨摹?!拔覀兿M麑W生從踏進校門起,就能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笨缕汉菪W的教師們說。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著力點和落腳點,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形成了一批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的好方法、好經驗:

        遼寧深入開展“手牽手·共成長”文體名家走進民族班活動,武術、舞蹈、京劇、剪紙等課程,讓學生在學習新技能的同時,領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陜西組織省內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回延安”,開展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不斷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增進“五個認同”。

        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成為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2020年,國家民委、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印發文件,對基層群團組織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提出要求:“把民族團結宣傳教育作為民委、工會、共青團、婦聯的媒體、網絡和移動互聯網應用的重要宣傳內容,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鑒?!辫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相關活動,從此有了更加注重人文化、大眾化、實體化的方式:

        重慶、廣東等地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選樹和表彰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

        山東、吉林等地以“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為平臺,用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活動,進行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和民族基本知識宣傳教育;

        廣西、浙江等地將民俗活動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融為一體,線上、線下齊發力,舉辦民族文化展覽、民族知識競賽、主題演講、文藝表演等活動,講述民族團結進步故事。

        “我們社區組織開展的一系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活動,使不同民族的居民關系更加和諧,民族團結典型不斷涌現。”青海省海晏縣城西社區黨支部書記楊發蘭介紹,在這個少數民族人口過半的社區,黨建引領創建、宣傳促進創建、活動豐富創建、典型推動創建相互促進,各民族親如一家。

        “黨的政策暖人心,城鄉民生大改變,百姓得實惠,個個喜洋洋……”如今,居民們在很多活動中都會高聲齊唱這一曲青海小調。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xxxxfreexxxxx喷水欧美| 18未年禁止免费观看|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 a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 99色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gav成人免费播放视频| 中文在线天堂资源www| 国产黄三级三·级三级|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电影|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看|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观看a|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中文字幕在线看片成人|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一区|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老子午夜伦不卡影院|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 日本天堂免费观看|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类似爱情1未删减版视频|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三上悠亚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扁豆传媒网站免费进入| 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中字无码 | 日韩午夜r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蕾丝视频在线看片国产| 国产精品边做奶水狂喷小说|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亚洲另类古典武侠| 永久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黄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