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老民歌煥發出勃勃生機
民歌,不僅僅是勞動者的娛樂方式,也是一種審美的依據,是一種美好的精神傳遞方式,更是中華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湖南衛視本周收官的大型民歌競唱節目《春天花會開》,如一場民族音樂的盛宴,喚醒了人們沉睡的記憶、情感與詩意。91天、28組選手、113首民族音樂,在這個舞臺上,以民歌為符號,以嶄新的視角,以多種音樂形式的融合創新,讓古老的民歌煥發出勃勃生機,在全國迅速燃起一場民歌熱,引領人們向傳統文化致敬,向美向善而行。
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便在狩獵、搬運、祭祀、求偶等活動中開始了最早的民歌吟唱。從《詩經》的風土之音到《楚辭》的南國之音,再到漢樂府的雜曲歌辭,一代又一代勤勞智慧的人民,順美匡惡、踏歌而行,讓民歌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拔節生長。《春天花會開》試圖以融入新時代音樂氣息的民歌,引領聽眾重回詩教的傳統、接續文化的根基,與浩瀚的歷史文明一同向前。參賽歌手發自內心的吶喊,真實而率性,純凈而美好,直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讓人悸動落淚。
《春天花會開》的“伯樂”由歌手雷佳、譚維維、華晨宇擔任,三位評委各有所長,如風與歌的美好相遇。雷佳沉靜大氣,以民族、美聲、戲曲之美,詮釋“民族的聲音”;譚維維致力于民歌創新,曲風多樣,《華陰老腔一聲吼》勢如破竹,驚艷聽眾;流行音樂先鋒代表華晨宇則以大膽創新嘗試,多元展現“民族聲音”為長。來自各民族的參賽選手憑借對民歌的理解,在保留民歌原有的風貌上進行再創作,他們將流行音樂與民歌元素融合,用不同的音樂形式演繹經典的民歌,并融入現代手法,對民歌進行創新與改良。從民歌的表演形式、演唱內容以及傳播手段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創新,呈現出別樣的魅力。
12期節目中,有的歌手在作品中融入了戲劇元素,讓民歌與戲曲唱腔融合,讓人耳目一新。有的對傳統民歌歌詞加以修改,使其更加深婉縝密,更貼近現代人的情感與生活,仿佛忽然打開一扇窗,陽光一下子照進人的內心,喚醒觀眾久違的熱情。有的以多種樂器配合,使得音律婉轉和諧,直擊人心。
傳統與傳統、傳統與現代融合,于凡塵之外,打造出一座詩意的民歌花園。聽眾隨著這獨特的韻律,抵達了內心最柔軟的沃土,回歸心靈的原鄉。雖然這個節目收官了,但12期節目留下了很多悠美動人的旋律,也讓觀眾記住了一張張熱愛民歌、愿意去傳承和創新中華民族音樂的年輕人熱情自信的臉龐。其實民歌的基因一直都流淌在我們的血脈里,是骨子里溫暖的牽絆與記憶,揮不去,也趕不走。
春天花會開,民歌繞梁來。我們有信心也有期待,將音樂的種子灑遍大江南北,讓民歌藝術在中華大地經久不衰、花開如海。(曹志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