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愛與幸福的雙向奔赴
好的綜藝節目,要努力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在煙火人間里發現著力點,在生活點滴中尋找收視點,在喜怒哀樂中挖掘共情點。湖南衛視播出的綜藝節目《中國婚禮——我的女兒出嫁了》著墨于普通人的生活,以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敘事要義,在選題立意、環節設置、嘉賓選擇和情感挖掘等方面闡發了新意。
在中國人的文化記憶和民間風俗里,婚喪嫁娶賡續著家族的血脈傳承和生命軌跡,是極為重要的生命節點。其中婚禮這個屬于所有戀人的高光時刻,承載著人們樸素的幸福愿景,是頗具現實主義氣質和浪漫主義情懷的人生主題。在操辦婚禮的過程中,有不同代際之間對婚姻、家庭和愛情的差異化認知,有不同人生觀、價值觀、婚姻觀乃至消費觀的交流碰撞。因此,以“婚禮”為選題,可以窺見當今社會的人生百態,洞察人們復雜而豐富的情感世界,感知人們的生活理想和價值追求。可以說,這檔節目敏銳地捕捉到“婚禮”的話題性、戲劇性和可視性。
這檔節目在嘉賓選擇上盡可能尋找來自不同家庭背景、具有不同人生經歷、從事不同職業的新人們。這其中有回到十八洞村創業的大學生,有為愛裸婚的都市一族,有跨越山海、因緣際會的異國戀人,有共歷生死、攜手前行的患難夫妻。節目中的戀人關系、父女關系和翁婿關系也頗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他們之間關于婚姻、愛情、家庭等命題的互動交流尤其是創意環節的“婚前十問”,既直面生活痛點又積極擁抱未來,讓體恤與包容溢滿熒屏。
這檔節目把情感元素作為主要敘事動機,以親情與愛情作為推高口碑和收視率的雙引擎,用細膩而溫暖的筆觸傳遞正向價值觀。親情關系中,父女關系尤為特別。對于女兒的出嫁,父親往往經歷期盼與不舍的情緒激蕩。節目精準抓取這一點,每位新娘的父親在提到即將出嫁的女兒時總是百感交集,他們把“父愛如山”鐫刻在眼角的皺紋里和滾燙的熱淚中。節目還獨具匠心地讓每組新人家庭中的翁婿二人單獨相處3天,以詼諧幽默的筆調和溫暖細膩的情感,努力拉近翁婿之間的心理距離。雖然節目中娶媳婦的男方家如獲至寶,嫁女兒的女方家悵然若失,但在笑與淚之間,節目展現了雙方家庭對于愛與幸福的熱切守望。
這檔節目以“很中國”的方式致敬中華傳統文化,以“很現代”的方式詮釋新時代青年的價值取向。無論是十八洞村的苗寨婚禮,還是現代都市青年的裸婚,都把中國人孝老敬親、兄友弟恭的傳統美德呈現于熒屏之上。節目中呈現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婚禮習俗,有著各自濃郁而鮮明的特色,都是令人珍視的文化遺產。借助婚禮,《中國婚禮——我的女兒出嫁了》展示了一場文化尋根與精神還鄉之旅。
(作者楊洪濤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