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如織的“世外桃源”
白天的色龍村,云霧飄浮在山腰,牛群慵懶地穿行于林間,恬靜閑適,及至餐時,炊煙裊裊,一派祥和。夜晚,靜謐的村莊被燈火次第點亮,像是墜落于高原山間的星河,璀璨耀眼,浪漫迷人。
色龍村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東北部的大渡河畔,村民以藏族為主。色龍村文化資源豐富,自然旅游資源多樣,有《格薩爾王傳》中記載的連綿神山,有高山融雪匯成的溪流穿村而過,有郁郁蔥蔥的連綿森林,有棲息于林中的各種野生動物,還有保存完整的傳統藏寨等,是一個風景秀麗、藏族風情濃郁的村落。
說起以前,康定市孔玉鄉色龍村村委會主任陳健康用“惱火”兩個字予以概括,意即麻煩、情況不妙、一言難盡。陳健康說,2014年之前這里交通不便,村莊與外面往來只有小路,要走上好幾個小時,年輕人出去以后就不想回來,而有的老人一輩子沒出過村子。
但“讓年輕人不愿回來”的色龍村,也有著發展農業旅游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村里修起了大馬路,還在2018年8月被定為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戰略示范點,改造了32戶藏式古寨,新建了停車場、人工湖、民宿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打造的特色隧道,令前來的游客嘖嘖稱奇,已成為一個網紅景點。該隧道長約800米,是進入色龍村核心區的主要交通通道,隧道里裝點著藏式特色壁畫,配合播放輕音樂藏歌等,將人們帶入仙境一般的生活空間,讓游客可以沉浸到色龍村的歷史文化中,領略高原特色村寨的獨到之處。
色龍村自2019年5月1日開始試營業,一年后,實現接待游客約1.8萬人次、試運營收入共計17.8萬元,掙得旅游收入第一桶金。2021年,色龍村接待游客16.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4.3萬元。“世外桃源”逐漸為越來越多人所知。
當地還鼓勵群眾通過房屋出租、土地流轉、資金入股等方式,實現“房屋租金+合作社分紅+工資”多元化收益,讓廣大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色龍村實現收入82萬元,村民以合作社的模式入股分紅,共分得20萬元,平均每人從旅游業中獲得收入1369.86元。色龍村還先后獲得“2017年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四川省級民族團結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色龍村“世外桃源”景點的打造,既解決了本村人員的就業問題,也吸引了不少大學生返鄉創業。
丹增是四川財經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大學生,他憶起小時候的苦日子,說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2017年剛聽說村里準備做鄉村旅游示范點時,丹增有點不敢相信:“我們這種山咔咔(偏僻山區)搞旅游是不可能的。”2018年回村的時候,他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從基礎設施到村景村貌,從民宿酒店到自家房屋,無不煥然一新。震撼之余,他也看到了村寨的發展前景,直覺“旅游業會有很大的搞頭”,于是毅然回村創業,開起了民宿,實現了在家門口掙錢的愿望。對他而言,返鄉創業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那就是隨時可以照顧家里年邁的老人。
隨著旅游業的繁榮發展,色龍村的各種變化也令人欣喜。污水垃圾實現了集中處理,建廁所、拆違建,種樹栽花,村容村貌更美了。村里還新建了村史館,用實物和圖片呈現色龍村發展變遷的過程,全方位展示當地的自然、民俗、文化等獨特元素,有效保存了鄉村的環境風貌和歷史記憶,同時也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產業資源,促進鄉村旅游提檔升級。
生態觀光游、民俗風情游、登山游、親子游、文化體驗游、康養休閑游……多元化的旅游產品令前來色龍村的游客絡繹不絕。他們住在藏族特色村寨里,呼吸著無污染的清新空氣,品嘗具有高原特色的牦牛肉、糌粑、酥油茶、野菌、野菜以及本地產的高山車厘子、桃子、蘋果、核桃等,晚間跳跳鍋莊舞,閑時還可以參加村里的特色活動,體驗放牛、騎馬、推磨、竹制品編制、牦牛氈紡織,菜果采摘等鄉村生活,在“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桃花源里獲得一段美好的旅游體驗。
本報駐四川記者 王雪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