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金堂:走好低碳路 暢享生態美
【走進縣城看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
從成都出發,沿滬蓉高速一路東行。雖已入秋,車外仍是綠油油的一片。翻越龍泉山、跨過沱江橋,一片高樓遮住前方天際線,金堂縣淮州新城到了。
地處成都東北部的金堂縣,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節點,擔負著成都輻射帶動川東北地區發展“橋頭堡”的使命。近年來,金堂縣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構建以綠色制造為龍頭,以現代商貿、現代文旅、現代農業為重點,以總部平臺、創新創業、數字智能為方向的“133”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2年1月,成都出臺《關于支持淮州新城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淮州新城作為成都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中承載區,進一步加快了打造綠色低碳增長極的步伐。
產業園里,一座座現代化的工業廠房鱗次櫛比。在通威太陽能金堂基地,一輛輛無人叉車在廠區內快速移動,秩序井然。
步入生產電池片的智能制造車間,一塵不染的車間里,很少的工人監測著生產設備的運轉,智能搬運小車來回穿梭,快速精準地轉運著產品。
“智能機器人的應用,使我們的生產效率提升了141%,用工減少了40%,不良率降低了12.5%,碎片率降低了25%。”基地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基地是基于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5G應用工廠,有目前世界光伏產業最現代化的單晶硅片生產線。智能生產線可以精確監測每一張電池片的印刷重量、顏色、效率,生產合格率達99.4%。
當前,金堂正加快發展以晶硅光伏、新型鋰電為核心的綠色低碳產業,集聚了通威光伏、寧德時代等一大批綠色低碳企業,綠色低碳產業集聚度超過88%,建成了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集中度最高、配套最完善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工業整體實力穩步提升。
十余公里外,龍泉山上的淮口街道龔家村,8000多畝油橄欖綠了荒山、富了群眾。記者在山上看到,一株株油橄欖鋪滿山野,樹上結滿了成串的果實,樹下種滿了喜陰的中藥材。
“以前山上水土流失嚴重,很多地方光禿禿的。”龔家村黨委書記陳積康說,十多年前,村里剛引進種植油橄欖時,必須先鉆孔放炮,才能在山上打下坑、種下樹。
幾年之后,樹活下來了,開始掛果。果實榨出來的橄欖油可是個稀罕玩意兒,能賣上好價錢。群眾嘗到了甜頭,發展起規模種植。這些年來,龔家村帶動全縣種植油橄欖4.5萬畝,使之成為全縣主導產業之一。
而今的龔家村,藍天常在、青山常綠、碧水長流,秀美的環境吸引了不少游客。龔家村堅持走綠色低碳鄉村振興之路,在大力發展油橄欖產業的同時,發展起民宿、餐飲、鄉村度假等產業,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海歸博士葉方與朋友租下村里閑置的房屋,開起“龔家廚房”餐館和“龔家六間房”民宿,既提升了接待游客的能力,也創造了更多就業崗位。每逢節假日,村里游客不斷,不少人看罷美景,都要來“龔家廚房”嘗一嘗獨具特色的美食。
“這里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歷史人文都很不錯。”葉方說,老百姓有想把事情搞好的樂觀向上精氣神,村里也有建設家鄉的精氣神,他愿為龔家村鄉村振興出一把力,讓自己的理想落地開花。
“物質文明打底子,生態文明強里子,精神文明舉旗幟,三個文明共建,這就是我們龔家村的發展‘密碼’。”陳積康說,金堂在全縣各村(社區)建成了20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龔家村依托文明實踐站,搭建群眾學習交流平臺,開展志愿服務,弘揚文明新風,找到了鄉村治理的源頭活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由“圍觀群眾”變成“文明主角”,鄉村振興也就有了精氣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