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市場主體結構持續優化 創新賦能產業發展
記者今天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內生動力顯著提升,“四新經濟”、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產業鏈布局成效顯著,“中國制造”行穩致遠。
三次產業保持穩定。截至2021年8月底,我國第一、二、三產業登記在冊企業分別為165.3萬戶、1027.1萬戶、3910.8萬戶,分別占3.2%、20.1%、76.6%。黨的十八大以來第三產業持續上升,占比增加了5.4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
數字經濟、“四新”等數據要素經濟快速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新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643.0萬戶。從發展趨勢上看,新設數字經濟企業發展迅速,占比由2012年的6.3%提升到今年的15.3%,提升9.0個百分點。從細分行業來看,“數字技術應用業”和“數字要素驅動業”占比較高,分別為50.0%和41.6%,數字賦能趨勢加速發展。
十八大以來,全國新設“四新經濟”企業2545.4萬戶,占全國新設企業的41.7%,并且呈逐年上升態勢。從細分行業來看,“現代技術服務與創新創業服務”“現代生產性服務活動”“新型生活性服務活動”占比較高,分別為24.5%、19.5%和19.0%。疫情以來,“四新經濟”企業增速高于同期企業總體增長水平,成為市場經濟的新增長點。
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從專利授權情況看,截至8月底,全國擁有專利的企業有113.3萬戶,授權專利共1551.2萬件,分別是2012年的7.4倍和9.7倍。其中擁有發明專利的企業33.3萬戶,授權發明專利225.5萬件,分別是2012年的8.2倍和11.1倍。授權專利主要集中在“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占比分別達52.5%和21.3%,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商標注冊情況看,截至8月底,全國擁有注冊商標的企業有504.2萬戶,注冊商標2775.1萬件,分別是2012年的10.8倍和25.9倍。注冊商標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注冊量均超200萬件,占比分別為29.9%、18.4%、17.3%、12.2%、7.6%。(總臺央視記者 王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