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正面臨抗擊疫情3年以來的最大挑戰,堅持“一快、一靜、一透”嚴控疫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廣州11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目前,海珠區仍是本輪疫情防控的主戰場。”今天,在廣州市召開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屹表示,為進一步遏制海珠區疫情快速上升勢頭,穩控全市疫情,廣州全面統籌抗疫資源,支持海珠區戰疫。
11月6日0至24時,廣州市新增1935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8例為社會面發現,其余均在隔離觀察或高風險區發現。新增感染者中,無癥狀1813人,輕型113人,普通型9人。以上感染者均已送往定點醫院、亞定點醫院或方艙醫院治療觀察,情況均穩定,無重癥、危重癥患者。
海珠區單日新增1880名感染者。近3天,該區新增感染人數占廣州全市的94%。海珠區鳳陽街康鷺片區和赤崗街客村、大塘片區的感染人數占全區84%,是本次疫情的集中暴發點。白云、番禺、荔灣區疫情也呈現多點散發與局部聚集特點,社區傳播風險持續存在。
在加強全市常態化核酸篩查的同時,廣州向海珠區派出5支采樣突擊隊共2500名醫護人員進駐高風險區,支援上門采樣;迅速啟用儲備隔離酒店,集中力量開展轉運專項攻堅,多方協調兄弟城市支援,已安全轉運涉疫人員3.4萬人。接下來,廣州將采取更堅決、更及時、更有效的措施,全力提高轉運隔離的效率和服務水平,全面強化中高風險區的有效管控。
今天是海珠區強化社會面管控的第3天。整體來看,全區人流、車流大幅減少,為阻斷疫情傳播創造了良好條件。但張屹強調,近日海珠區單日新增感染人數持續走高,社區傳播風險仍然較大。根據疫情防控形勢,經研判,延長海珠區7號通告中社會面疫情防控措施至11月11日24時。
這兩天海珠區新增感染者數量較多,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書記張周斌認為,一是由于管理難度大,在海珠區人口高度聚集的風險區域內,沒能完全靜下來,人員流動加速了病毒傳播;二是大量高風險人員被轉移到隔離酒店,單人單管,檢測效率也大幅度提升;三是隨著管控排查的力度不斷加大,一些之前沒有及時做核酸的人員都被找了出來。
張周斌說,感染者數量的增加的確令大家擔心,但絕大多數感染者都是在管控區域和集中隔離中發現,社會面發現的數量很少,這說明,海珠區在11月4日發布強化社會面防控措施通告后,對于控制疫情的社會面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總結起來就是要堅持“一快、一靜、一透”。
“一快”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將已經發現的感染者迅速轉移到定點醫院治療;以最快的速度,將感染者的密接及其周邊區域高風險人員盡快轉移到隔離場所。只有不斷提升轉移速度,才能盡快降低風險區域內的傳播風險。
“一靜”就是要真正安靜下來,減少甚至杜絕一切不必要的流動,才能有效減少易感人群接觸感染者的機會。也就是說,廣州要繼續遵循不同風險等級區域內的管理要求:高風險區足不出戶,中風險區足不出區、錯峰取物,低風險區和其他區域原則上非必要不外出,不串門、不扎堆、不聚集。只有大家的社會活動慢下來、靜下來,才能切實降低人員流動造成的傳播風險。
“一透”就是要把核酸檢測做透,做到一戶不漏、一人不落、一次不少。因為每漏一次,就有可能讓病毒多傳一代,影響更多的人。此外,針對中高風險區域內的人員,廣州還將增加抗原檢測,目的就是盡快發現感染者,清除傳染源。
“當前,廣州正面臨著抗擊新冠疫情3年以來最大的挑戰。”張周斌說,無論是在海珠、白云區主戰場,還是在其他存在散發疫情的區域,唯有做到隔離傳染源唯快不破、降低易感人群感染風險的唯靜不破、發現傳染源的檢測唯透不破,才能使防控措施更加及時、精準、有效,疫情防控也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