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視聽: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2022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前瞻 】
近年來,北京市視聽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提質升級步伐加快。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北京市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持證機構共18822家,占全國總數的34.25%。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市擁有視聽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的雄厚基礎,逐漸成為我國視聽產業創意策劃、制作生產、宣推發行、國際交流和裝備制造的中心。
加強政策引導
做大做強視聽對外傳播格局
一方面,在北京市相關政策、規劃的引導下,北京新視聽國際傳播逐漸成為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201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推動北京影視業繁榮發展的實施意見》(即“北京影視十條”)提出,通過加強獎勵扶持,以及積極舉行影視交流、國際節展等,鼓勵和支持影視企業參與國際傳播、拓展海外市場。《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發展規劃》也專設章節明確要點,謀劃北京新視聽國際傳播的發展路徑。目前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正在加緊制訂視聽國際傳播專項政策,進一步完善行業頂層設計。
另一方面,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持續推動開展對外交流活動,與多方簽署視聽領域合作協議。2018年,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與希臘雅典市、米克諾斯市、科斯市、馬拉松市等四個城市簽署影視合作協議;2019年,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與赫爾辛基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共同簽署《關于視聽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進一步促進雙方視聽產業共同發展。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以“云”簽約形式,與阿拉伯廣播電視聯盟簽署《關于視聽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實現北京新視聽行業首次與區域性國際組織深度合作;同年,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與香港貿易發展局在京港洽談會上簽署《關于促進京港視聽戰略合作備忘錄》,明確了雙方將在視聽精品展映、人才交流、企業洽談、影視合拍等方面進一步開展合作,共同推進京港視聽交流。此外,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還與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五洲傳播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視聽國際傳播內容譯制、活動策劃、效果評估、人才培養等工作。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目前正在研究《加強和改進北京新視聽國際傳播工作的措施》,從原生內容創作、視聽精品譯配、建設合作平臺、創新交流活動、賦能生態建設等方面,全面支持視聽領域的產業合作。
立品牌促交流
暢通新視聽國際傳播渠道
“北京優秀影視劇海外展播季”作為北京高級別視聽對外品牌活動,自2014年啟動至今,數百部國產影視精品借船出海,先后走進了英國、芬蘭、希臘、巴西、阿根廷、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坦桑尼亞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用“世界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創新思路,以在國內與駐華大使館、國外視聽企業駐華機構等進行線下交流,在國外開展線上展播展映的“國內線下、國外線上”等方式,增強與國際視聽組織、視聽品牌企業、多國駐京使領館等機構的文化交流,為促進北京視聽企業“走出去”營造良好環境。
2020年開始,北京還專門開展阿拉伯展播季,促進中阿視聽文化交流。舉辦中阿青年影視交流圓桌會議、中阿影視合拍項目交流會等活動,并與沙特駐華大使館、埃及駐華大使館、約旦大使館、突尼斯國家旅游局、阿聯酋迪拜國家電視臺等機構開展線上線下的中外互動,圍繞中阿視聽文化活動、互贈影視劇版權、展播展映、網絡視聽發展等作了深入交流。
圍繞講好中國故事、新時代故事,經過多年發展,“北京優秀影視劇海外展播季”已成為北京乃至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張名片。如何推動北京新視聽產業對外交流持續活躍,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國際傳播影響力顯著提高?打造好對外交流品牌正是題中之義。
搭平臺塑名片
拓展“走出去”機遇新窗口
近年來,服務于國家外交大局,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創辦或承辦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中非媒體合作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亞洲網絡視聽傳播政策對話與合作成果發布活動、“一帶一路”廣播電視科技發展論壇等國際性節展及交流活動,不斷擴大品牌活動國際影響力,提升北京新視聽行業國際化程度。
2020年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期間,杜比實驗室、索尼、松下、弗勞恩霍夫等國際視聽企業參展,西班牙、阿曼、突尼斯、肯尼亞等駐華大使和參贊,以及歐盟中國經濟文化委員會等機構代表參加。舉辦法蘭克福金樹國際紀錄片節北京專場,美國探索頻道、英國子午線影業等國際影視機構與德國、印度等紀錄片專家舉行云會議,聯合波蘭、荷蘭等歐洲紀錄片機構發起“金樹嘉果計劃”。共有包括CNN在內的300多家國外媒體參與報道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
北京市還在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上發起設立北京新視聽海外協作聯盟,逐步打造專業、權威、具有號召力的國際傳播交流協作與資源共享平臺。
北京市持續完善機構矩陣平臺,加快視聽譯制基地和走出去示范機構建設,孵化“北京譯制”品牌。自2018年以來,評審認定涵蓋英語、阿拉伯語,以及歐洲、非洲各主要語種的4個譯制基地和20家國際交流示范機構,基本形成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視聽國際傳播機構矩陣,充分發揮在“走出去”方面的行業引領效應。(記者 孔繁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