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碼穩增長 力促工業量質齊升
(經濟觀察)中國加碼穩增長 力促工業量質齊升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劉育英)工業是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盤”。本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經濟穩增長做出部署,突出穩中求進,這將推動2023年工業經濟各項指標保持合理增長,并實現質的有效提升。
2022年前10個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工業經濟保持總體平穩。同時,工業結構升級態勢未變,新動能繼續成長,裝備制造業快速增長彰顯工業經濟韌性,新興產品、新動能產品不斷引領和創造新需求。
11月,受疫情短期沖擊加大影響,中國工業生產有所回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較10月份回落2.8個百分點;制造業PMI降至48.0%,連續兩個月低于臨界點,制造業下行壓力有所加大。
在外部不確定性增加情況下,中國工業增長面臨壓力。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明年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推動工業經濟整體好轉。
具體而言,財政政策方面,預計赤字率將被上調,更有力地提振總需求;貨幣政策方面,預計總量型工具和結構性工具組合發力,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產業政策方面,將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尤其強調了擴大內需,“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恢復和擴大消費,不僅是短期內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提振市場信心的關鍵,也是中長期改善需求結構、促進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基礎。”高瑞東說。
在經濟穩增長同時,會議提出,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厲克奧博表示,這是新時代對經濟發展提出的一個全新要求。這主要是基于當前國際環境出現了重大深刻的變化,正如中共二十大報告所指出,“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這要求必須把安全統籌在發展的每一個環節里。
在發展與安全主基調下,補齊產業鏈短板是重要抓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提出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
高瑞東表示,預計產業和科技政策將進一步扎實落地,傳統產業綠色化、智能化深入推進,新興產業高端化、集群化加速發展。在新型舉國體制和“專精特新”企業雙輪驅動下,“卡脖子”環節有望被加快突破,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穩固,經濟發展新動能將不斷涌現,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逐步完善一同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依靠創新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對于新動能,厲克奧博表示,隨著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的調整所出現的新機遇可以分為三大領域,一是科技領域,包括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芯片、量子計算等;二是綠色領域,包括新能源、低碳科技等;三是面向老齡化社會的健康領域。
高瑞東認為,新動能在于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加快建設。傳統產業要兼顧經濟“壓艙石”和雙碳“排頭兵”作用,新興產業則要繼續發揮其在產業升級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同時,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繼續從擴大市場準入、保障外資權益、提供便利等方面,吸引和利用外資。(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