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景區認定》公開征求意見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0日訊(記者 魏金金)近日,全國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就旅游行業標準《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景區認定》公開征求意見。該標準對景區發展的總體要求及相關認定內容與方法等做了詳細說明,旨在結合新時代發展的新要求,破解當前非遺傳承保護與景區發展的現實問題,
其中,認定內容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空間場所、環境條件、產品業態、非遺商品、政策保障、運營管理等多個指標體系。按照相關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景區應至少有1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或者2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或者5項各級非遺項目;應有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入駐景區;旅游景區引進的非遺項目應傳承、發展狀況好,有廣泛的傳承人隊伍和經常性的傳承活動,氛圍濃厚,具有一定的社會認可度和知名度;旅游景區引進的非遺項目應為本地特色,與本地環境相互融合,主題突出,參與性強。
在運營管理方面,應制定非遺項目引入標準、非遺傳承人與景區合作方案等,各項管理制度健全有效;應尊重非遺傳承人,建立非遺傳承人與景區合作和利益連接和平等共享機制,保障傳承人的權益,增強傳承人的獲得感,不得隨意改變非遺項目的真實性。應設立有效的運營管理機構,負責非遺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并由專人負責非遺旅游主題產品的開發和管理工作;應定期面向相關從業人員開展系統性的非遺和旅游領域專業知識的技能培訓,每年培訓次數不少于2次等。
據悉,截止2021年末,我國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557項,在世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433名,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名冊)項目42個。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組建以來,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成為國家旅游發展戰略,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成為新趨勢。為進一步推動落實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部積極推動非遺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工作。
截至2021年,全國A級旅游景區的數量已達14332家,其中4A級以上景區超過4000家,為推動非遺與旅游景區融合發展提供了基礎。近年來,江蘇、山西、浙江等地相繼開展了非遺旅游體驗基地建設工作,推動非遺與景區融合發展。比如山西省和江蘇省相繼發布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體驗基地建設基本要求》地方標準、江蘇省還制定了《江蘇省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示范項目評價指標(試行)》創建一批無限定空間非遺進景區試點項目,推動非遺與景區融合發展,這些標準為本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參考。
2022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公布2022年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非遺旅游景區、非遺旅游小鎮、非遺旅游街區、非遺旅游村寨4個類型共200個項目入選,其中78家非遺旅游景區融合發展優選項目。這些日益常態化的“非遺進景區”,全面升級景區游覽線路,滿足旅游消費者感官體驗、認知探索等深層次需求,也為非遺傳承人及從業者增添了展演平臺,從增加謀生和傳藝渠道、擴大項目知名度等方面獲益,成為旅游景區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