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賓市:書寫“江之頭”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
本報駐四川記者 王雪娟
四川省宜賓市地處金沙江、岷江、長江三江交匯處,2200多年的建城史、3000多年的種茶史、4000多年的釀酒史,讓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散發著深厚悠長的韻味。
宜賓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朱曉莉介紹,過去一年,宜賓市文廣旅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來宜視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相關精神要求,成功創建了蜀南竹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五糧液旅游景區成功創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和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景區,煥然新生的李莊古鎮上榜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宜賓文藝創作也結出累累碩果:川劇《丑角》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話劇《霧中燈塔》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四川清音《竹雕》獲“魚龍百戲杯”首屆曲藝藝術國際邀請賽優秀節目獎……此外,“品味宜賓”通航城市之旅等系列推介活動,讓宜賓文旅資源“走出去”、文旅項目“多起來”,全年文旅項目投資98億元。鄉村旅游尤其蓬勃發展,全年鄉村旅游接待游客3526.47萬人次。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宜賓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關鍵一年。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賦予文化旅游的使命要求,宜賓文旅人錨定了新一年的目標。朱曉莉說,宜賓將立足“萬里長江之頭·川渝南翼中心·四川南向門戶”定位,深挖長江文化、酒文化、竹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持續擦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兩塊金字招牌,創新打造國家旅游休閑城市,推動高質量建成新時代文化強市、旅游強市和區域文化旅游中心。
按照2023年全國文化和旅游廳局長會議精神,“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將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深度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
與時代共舞,不斷擴大合作“朋友圈”,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文旅融合。宜賓將把握重要戰略機遇,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文化產業群、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長江文化產業帶、西南民族特色文化產業帶建設,建立全市文旅項目招商、落地建設、運營、產值貢獻一條龍服務機制。此外,將啟動宜賓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建設,推進中國李莊、興文石海創建國家級文旅品牌,開展國家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文化提質行動,讓游客在領略宜賓自然之美的同時體驗歷史文化名城的厚重文化。
同時,宜賓將全力推進新時代藝術精品創作,建立藝術名家工作室,重點做好宜賓雜技、川劇、苗族彝族歌舞等的保護傳承工作,策劃“長江文化藝術季”區域性文化活動品牌。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補短提質,堅持“人民城市”建設理念,將文化創意融入社區生活場景,積極融入成渝圖書館“一卡通”建設,推進區域公共圖書館通借通還。
為恢復和擴大消費,1月13日,宜賓發布2023新春季千萬文旅消費補貼。接下來,宜賓將以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為抓手,舉辦“美好宜賓”文化旅游消費季、消費月、消費周等活動,構建多樣化夜間消費場景,豐富夜間文旅消費,打造一批夜間文化旅游消費聚集區。
行業復蘇的號角已經吹響,宜賓將不斷創新文旅宣傳推廣方式,多渠道、全平臺展示宜賓文旅形象,繼續辦好“品味宜賓”等宣傳推廣活動,將宜賓獨特的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新時代文化強市、旅游強市和區域文化旅游中心的建設優勢,書寫“江之頭”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