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短板,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作者:湯涵
開辟吸氧區、霧化室,為有需要的居民灌裝氧氣;增加補液位,承接上級醫院輸液患者;擴容住院病房,上下聯動提高救治能力;設立新冠康復門診,讓居民就近獲得科學的康復指導……圍繞“保健康、防重癥”工作目標,近期多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持續擴充救治資源,增強服務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疫情防控救治的第一道防線,在新冠患者分級診療網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疫情形勢變化,各地迅速行動推進基層發熱診室建設,通過改造擴建發熱哨點、啟用發熱流動診療車等方式,短時間內快速提高發熱診室覆蓋率。目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開設發熱診室或門診4.31萬個。在感染高峰期,廣泛分布的基層發熱診室極大地滿足了一般發熱患者的就醫用藥需求,基層發熱門診診療量占全國發熱門診的60%以上,有效分流了二三級醫院的診療壓力。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調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作用更加突出。前不久,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關于做好新冠重點人群動態服務和“關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堅持“早發現、早識別、早干預、早轉診”,預防和減少新冠病毒感染重癥發生。在社區層面盡早發現重癥風險人群,及時介入干預,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真正發揮出“守門人”作用,需要在人力、物資、技術等方面提供更加充分的支持,切實推動醫療資源下沉基層。要加強基層醫務人員培訓,制定契合基層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診療服務指南,規范治療流程,提高基層處置能力和醫療質量。在對癥藥物、血氧儀、氧氣瓶、制氧機等醫療物資分配上要向基層傾斜,確保必備藥品器械直達鄉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要進一步密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上級醫院聯系,暢通雙向轉診渠道,健全協作機制,利用下沉巡診、人員派駐、遠程會診等方式增強對基層的專業技術指導。
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僅是應對疫情的必要舉措,也是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內在要求。在未來的一段時間,疫情仍然存在反復波動的可能性。抓緊時間補齊短板,夯實基層醫療救治基礎,才能筑牢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防護屏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