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大團組織:“展、講、談、選”多管齊下 讓理論宣講真正活起來
67支優秀團隊宣講團、800余場宣講、覆蓋1000余個班團支部……兩個月來,四川農業大學團委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社會實踐延伸教育緊密結合,通過社會實踐宣講進課堂、社會實踐成果展、主題沙龍、“菜單式”預約點單等形式,開展“學習二十大 實踐當先鋒”系列實踐教育活動,暢通實踐啟蒙、實踐開展、實踐轉化的育人全鏈條。
展:圖文并茂 提升宣傳覆蓋面
“這個團隊將專業知識和社會實踐結合得太棒了!”“直播助農,文化興農,用藝術為鄉村添彩的方式好酷!”在該校幾個校區巡回展出的社會實踐風采展板前,不少同學駐足觀看、發出感慨。成果展圍繞“獻禮二十大,青春心向黨,奮進新征程”主題,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對實踐參與人數、團隊結構、地域分布、實踐內容、實踐成果、媒體報道等方面進行了整體勾勒,不僅羅列出今年全校社會實踐的各類成果,還推出十佳團隊、實踐專項、重點培育團隊、優秀團隊代表不同類型的圖文風采展示,配合宣講團隊志愿者的講解,讓同學們在可觀、可感中體悟社會實踐的精彩過程,感知實踐團隊組建、實踐選題和如何開展實踐。
與線下展板互為補充,團委網站開設社會實踐專欄,打破時空界限,持續通過案例圖析,展示實踐團隊的好經驗好做法。同時,鼓勵團隊積極對外宣傳,“朝暮益食”團隊的《探尋舌尖上的少數民族文化》系列視頻、“川農紅·語結童心”的鄉村兒童推普視頻等原創實踐科普視頻在多個平臺上點擊量破10萬,社會實踐成果在一個個專欄、一篇篇稿件、一部部視頻中集中化、形象化傳播。
講:一二課堂融入 提升“共鳴”“共情”
“希望有更多立志服務鄉村振興、奉獻基層的川農青年加入我們,用專業知識服務鄉村,不負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擔當。”在形勢與政策課堂中,第三屆社會實踐宣講團成員張友鈴向現場農學專業大一新生發出熱情號召。第三季實踐宣講隊的81名成員們深入這學期的形勢與政策課堂,為3000余名學子帶去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的“十分鐘實踐微課”。
為了使宣講有熱氣、有溫度,校團委聯合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建設思政實踐課和實踐宣講進形勢與政策課兩種方式,一體化建設社會實踐思政課品牌,努力打造貼近青年的實踐教育宣講工作格局。每年,宣傳團從全校優秀的實踐團隊中遴選政治思想表現好、表達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宣講骨干充實到宣講團隊伍,不斷壯大宣講隊伍。第三季宣講團由形勢與政策教研室主任李曉輝老師和團委彭小芮老師共同指導,集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學習,集體備課,標準化課件,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川農學子選擇宣講素材,運用講故事、談體悟、析案例的方式,將生動的實踐融入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融入糧食安全的中國策、“一國兩制”、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等形策課專題內容,以共情達到共鳴。
目前,校團委已選拔、培養了一支包含67個在紅色宣講、黨史學習教育、鄉村振興、發展成就宣講、民族團結實踐、生態環保等方面實踐經驗豐富的優秀團隊的宣講隊伍,常態化開展各類社會實踐宣講300余次,助力學生社會實踐參與覆蓋面不斷提升,今年3萬人次在社會實踐、社區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社會實踐就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課,通過一場場宣講,宣講團讓思政課中科學的指導理論與方法具象化,為思政課堂帶來了新思路、注入了新活力。”李曉輝老師對社會實踐進課堂開展至今取得的成果非常認可。
談:問題導向提升“靶向”服務力
“通過這場分享會,我了解到社會實踐需要與國家命運、時代背景和專業知識緊密相關。”“原來社會實踐可以那么豐富多彩,以后我也要向師兄師姐學習,將專業知識融入社會需要。”一場“特殊”的分享會后,同學們在交流學習收獲和體會時說。在這次分享會中,8位社會實踐宣講團成員做客川農青年說,以新穎的訪談形式,圍繞紅色向黨、鄉村振興、科學研究、社會調研、公益支教5個方向,為線上線下1000余名同學傳遞社會實踐經驗。
與此同時,通過組織化學習,校團委積極推動社會實踐融入各支部建設。“如何組建志愿服務團隊?”“如何在實踐中培育雙創項目?”“紅旅公益組的要點分析”……依托每月主題團日活動,關于社會實踐的分享融入1000余個班團支部的團日活動中,通過面對面、互動式、沉浸式的800余場的分享,推進實現社會實踐組織身邊化、活動日常化、運行可視化。
選:訂單式服務提升參與內生動力
如何更好突出服務青年學生的“精準度”?提供服務對象點單,實施訂單式服務,能有效覆蓋第二課堂實踐育人體系的建設盲點。校團委針對大一、大二年級學生的普遍需求,設計“青春獻禮二十大,強國有我新征程”社會實踐宣講預約海報,圍繞“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有我”“服務鄉村振興,強國有我”“愛心公益助夢,奉獻有我”3個主題發布23個內容選項,用二維碼聯通供需端。目前已有300多個班團支部、實踐團隊完成掃碼預約,在與宣傳團隊的交流學習中為寒假開展返家鄉實踐、社區實踐、探索“云實踐”做好準備。
藥學202101班是第一個以預約宣講的形式邀請實踐團隊的小班,班長徐熙媛感嘆說:“預約宣講的形式太便利了,我們有更多機會向優秀的社會實踐團隊學習。通過宣講團的分享,我們小班同學都希望投身社會,結合專業所學奉獻自己的力量。”校團委不斷探索以更具時代感的方式在青年聚集地傳遞青春實踐正能量,擴大宣講的覆蓋面和人氣度,讓學生可依托預約渠道隨時隨地了解優秀社會實踐團隊的實踐故事。
“展、講、談、選”立體化豐富了第二課堂實踐教育,有機鏈接了寒暑假主題社會實踐和日常社會實踐,四川農大團委將依托“理論闡釋+實踐故事分享”的形式,把實踐內容講生動、實踐成果講清楚、實踐內涵講透徹,讓同學們聚焦國家戰略發展,結合專業、瞄準需求開展社會實踐,與時代同心同行同向,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
通訊員 陳璽竹 彭小芮 侯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