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領不到薪?廣西南寧設“四不”反映窗口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通訊員 韋雨丹)踏上通向南寧人力資源市場新民路市場3樓“四不”反映窗口的樓梯時,黃穎的心情是糾結的。在她的印象中,去人力資源市場求職的都是年齡較大、不懂使用網絡的中年人,一路上她心里都在打鼓——“我該怎么開口?他們真的能幫到我嗎?”
今年26歲的黃穎還記得,去年7月從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后,她在網絡上海投了多份簡歷,都沒有回音。那段時間,她為工作一直沒有著落感到焦慮,同時,又對自己該從事什么工作感到迷茫。
去年9月的一天,黃穎偶然在“南寧人社”微信公眾號上看到一篇關于南寧人社創新設立“四不”反映窗口的推文寫道:企業和群眾遇到“辦不成事”“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領不到薪”等“急難愁盼”問題,都可以到窗口反映求助。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來到“四不”窗口咨詢。
剛開始,這個有些羞澀的姑娘不敢開口說是自己找工作,她小聲地問工作人員,“您這邊能提供這種幫助嗎?”得到肯定的答復后,她又跟工作人員聊了一會兒,才在“找不到工”事項表上留下個人信息。
南寧人力資源市場新民路市場工作人員林小淇根據黃穎的情況,給她推薦了2家公司。但黃穎考慮到離家太遠,通勤時間太長,都沒有對接成功。林小淇知道后,跟她分析了當前的就業形勢,列舉了最新的求職數據,建議她結合當下的大環境先試試一些基礎性的工作,積累經驗,等以后有條件時,再拓寬求職路。
幾天后,林小淇再次致電黃穎,向她推薦南寧市良慶區一家物業公司旗下咖啡店的工作。“這個工作崗位離家較近,方便我照顧父母,而且待遇不錯,還能學習烘焙、咖啡拉花等技能。”黃穎說,她去公司面試后,順利入職。如今,她通過2個月的試用期,已經成為這家咖啡店的正式員工。將來,她希望通過學習培訓,往管理崗位發展。
在黃穎看來,“四不”窗口的工作人員,不僅耐心地給她介紹招聘信息,幫助她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更重要的是給了她很多就業觀念的引導,“如果不是聽了她的話,我的想法可能還是不切實際,還要花更長的時間去找工作”。
據了解,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全力打好穩就業保民生攻堅戰,廣西南寧市于2022年8月16日,在全市人社系統服務大廳創新設置“辦不成事”“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領不到薪”的“四不”反映窗口,專窗專人受理企業群眾反映的“煩心事”,專注解決“疑難雜癥”問題,并在“南寧智慧人社App”等網絡平臺同步設置線上反映端口,實現線上線下“有呼必應、有訴必接、有接必辦、有辦必果”的一體化穩就業保民生兜底服務。
截至目前,南寧市已設立“四不”反映窗口54個,對企業或群眾反映的問題,現場能協調解決的當場予以協調解決,現場不能協調解決的分派為“工單”督辦,限定在5個工作日內辦結。
南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劉德寧介紹,“辦不成事”主要聚焦企業和群眾反映業務辦理遇到的“疑難雜癥”問題;“招不到人”主要聚焦企業在疫情防控形勢下面臨的招工壓力以及新能源、電子等用人需求較大的制造業企業“招工難”問題;“找不到工”主要聚焦高校畢業生尤其是外地生源畢業生、農民工、大齡困難就業人員求職難題;“領不到薪”主要聚焦矛盾突出、關注度較高的勞動糾紛、勞務糾紛等問題。
“四不”反映窗口設立至今,幫助登記“找不到工”訴求的求職者1832人,幫助企業解決“招不到人”的急切招工需求60件;為企業和群眾辦理“疑難雜癥”業務事項275件;接到涉及勞動或勞務糾紛的問題反映579件,目前順利協調解決430件,幫助勞動者追回有關報酬335萬余元。
“來‘四不’窗口求助的求職者,往往是線上廣投簡歷后沒有回應,又急切想找到工作的年輕人。”南寧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黃東維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了解求職者訴求后,她會幫助其填寫登記表,了解求職者的基本情況,然后對接招聘科工作人員,在后臺尋找符合其專業和要求的崗位信息,現場向求職者推送崗位,告知他們先去這幾家面試,一般7個工作日后會回訪求職者是否已經成功就業,如果還未就業的話,會繼續推送崗位給他們。
黃東維說,如果是遇到“領不到薪”的求助者,她會將其訴求流轉到勞動監察機構,讓求助者盡量少跑腿,依托窗口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前移。
“去年,2022屆駐邕高校畢業生人數為18.71萬人,今年預計會更多。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我們在感到巨大壓力的同時,也覺得這是個留住人才的機會。”劉德寧說,這幾年,南寧經濟發展的形勢對人才也十分渴求,因此南寧人社部門千方百計地從辦事流程上進行突破,主動加壓服務要求,強化服務意識,最大程度滿足企業和群眾的辦事需求,盡可能多地幫助高校畢業生留在南寧就業創業。
數據顯示,2022年區內外高校畢業生來邕留邕就業人數11.79萬人,比2021年增長50.09%,來邕留邕總人數創歷年新高。劉德寧表示,下一步,南寧市人社部門還將繼續以問題為導向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服務效能,全力打造人社政務服務優質“樣板間”,打通人社服務“最后一公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幸福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