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文化

      楊兆群:一刀一紙一世界

      發(fā)布時間:2023-03-02 15:12:00來源: 光明日報

        【文藝人物志】

        楊兆群沒想到自己會收到國際奧委會前主席的來信。

        那是2008年7月的一天,江蘇常州金壇刻紙藝人楊兆群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忽然,郵差送來一封國際信函,署名“薩馬蘭奇”。薩馬蘭奇在信中祝賀楊兆群的刻紙作品《從雅典到北京》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當年,得知北京申奧成功,楊兆群很激動,想為奧運做點什么。他歷時4年,創(chuàng)作出一幅長29米(象征第29屆奧運會)、寬2.008米(象征2008年奧運會)的巨幅刻紙作品《從雅典到北京》,在剪紙界和體育界引發(fā)強烈反響,連薩馬蘭奇都被作品的技藝、寓意深深折服。

        近日,在江蘇常州金壇舉辦的“南尋北找——楊兆群民間剪紙收藏展”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金壇刻紙)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楊兆群向記者講述起他與剪紙的故事。

        剪紙根據(jù)工藝手法不同,分為剪、雕、刻等不同類型,在不同地方,剪紙也就有了不同的叫法。在江蘇金壇等地,藝人們使用的是刀刻法,因此剪紙又被叫作刻紙。金壇刻紙早在隋唐時期就已出現(xiàn),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1955年,楊兆群出生在江蘇金壇的一個普通農家。他家右手邊住著一個刻圖章的老伯,兒時的楊兆群經(jīng)常去老伯家玩耍,一來二去習得了一些刻刀的基本技法。楊家左手邊還有個做鞋花的人家,楊兆群也常去玩,看著那些有趣的鞋花花樣,他試著用從右鄰老伯那里學來的刻刀技法去刻鞋花花樣。那時的他不會想到,這輩子都離不開刻刀了。

        楊兆群從未專門學過刻紙技藝,但愛畫畫的他,以刀作筆,在一張張紙上開始了對世界和生活的描繪。上初中時,楊兆群創(chuàng)作的刻紙作品《樣板戲人物》入選縣中小學生美術作品展。20歲那年,他被選入縣文化館的美術培訓班,一邊畫廣告畫,一邊創(chuàng)作。不久,他的刻紙作品《大干促大變 普及大寨縣》入選江蘇省首屆農民畫展。1979年,他的作品《普天同慶》又被選送到挪威、芬蘭展出,受到國外藝術界的好評。刻紙是個精細活,一刀不慎,全幅作廢。楊兆群的刻工了得,絕少廢品,且刀法細膩、線條流暢、頓挫有力、內柔外剛,因此得了個“楊一刀”的雅稱。

        刻紙是一門古老的藝術,但楊兆群的作品,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總能新意頻出。20世紀80年代初,楊兆群在農村當電影放映員,除了放電影,還承擔著宣傳政府政策的責任。怎么宣傳呢?大多數(shù)放映員在放電影前,只是照本宣科把政府文件讀一遍,而楊兆群發(fā)揮自身所長,把政策“翻譯”成刻紙作品上的人物和故事,然后用電影幻燈片播放,深受群眾歡迎。

        “從那時起,我就意識到,刻紙藝術要想獲得現(xiàn)代人的認可,必須跟時代和生活結合。”楊兆群說。因此,北京奧運申辦成功,楊兆群創(chuàng)作出從《從雅典到北京》,用刻紙藝術講述了百年奧運史;為宣傳民族團結,他推出《華夏一家親,同為圓夢人》,呼吁人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講述千年大運河的故事,他主持創(chuàng)作了百米長卷刻紙作品《大運河》,刻出了運河兩岸千年的繁榮。除此之外,他的其他作品,如《鵲橋會》《豐收的喜悅》《同心大結》《和諧》《晚作》《梁祝化蝶》,無不緊貼時代脈搏,把握時代主流,以藝術的、審美的、形象的方式為時代精神賦形。

        傳統(tǒng)文化從來不是一潭死水,它總是在不斷流動變化的過程中延續(xù)自己的活力。為了讓刻紙更好融入現(xiàn)代人的生活,最近這些年,楊兆群還將刻紙藝術與汽車、時裝、游戲等結合,不斷在跨界中尋找新的方向和可能。比如,他利用刻紙作品的鏤空性,設計出一款刻紙LED床頭燈,刻紙在前,燈在后,放在臥室里,既美觀,又實用。又比如,他利用刻紙為手游《三國志幻想大陸》中的貂蟬設計皮膚,讓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技來了次完美融合。

        在50多年的刻紙生涯中,楊兆群用一把刀、一張紙,刻出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刻出了現(xiàn)實世界的精彩,也刻出了自己與眾不同的人生。盡管作品獲得了各種國內外大獎,且取得了不錯的市場收益,但楊兆群總覺得,作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僅僅做到這些還不夠,因為他發(fā)現(xiàn),大量剪紙老藝人,由于種種原因,并未引起社會的重視,他們離世后,其技藝和作品也隨之成為絕響。

        為了幫剪紙老藝人多留下一些東西,2010年5月,楊兆群開啟了持續(xù)至今的尋訪之旅——一一拜訪民間剪紙老藝人,用攝像機記錄下他們的生活和技藝,同時搜集整理他們的代表性作品。

        第一站是剪紙大縣陜西安塞,拜訪的是安塞剪紙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高金愛,當時她已88歲高齡。“老人只有一間房子,她跟兒子住在一個炕上。她給我看她的剪紙作品,讓我挑。我象征性地挑了7張不同門類的作品。”楊兆群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當時的細節(jié)。離開高金愛家,楊兆群一行人在山崗上停下腳步,回過頭拍攝老人家的房子。這時,老人的兒子追了上來,遞上5斤小米和一卷報紙。報紙里包著100張剪紙作品。“我媽讓我把這些送給你,她說這些東西放在你那里,比放在她那里更有意義。”老人的兒子說。

        捧著那些珍貴的剪紙作品,楊兆群覺得那不僅是藝術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囑托和責任。此后,楊兆群帶著老人的作品到各地辦展覽、講課,希望將老人的剪紙技藝傳承下去。

        一年后,高金愛便去世了。得知消息,楊兆群心里不是滋味,意識到尋訪老藝人工作的緊迫性。一次,他在甘肅平?jīng)龀霾钔局校犝f陜西延長縣剪紙藝人劉蘭英身體不佳,便花了1800元連夜打車趕到延長縣采訪老人,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沒多久,老人就去世了。

        十幾年間,楊兆群的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行程達數(shù)十萬公里。截至目前,他已走訪了76位剪紙老藝人,年紀最大的100多歲,最小的70多歲。而這76位剪紙藝人,目前已經(jīng)有16位過世,楊兆群覺得自己在跟時間賽跑。

        這些年,楊兆群先后收集各種剪紙作品45000多張,這些作品從明清到現(xiàn)代,各具特色。“很多珍貴的作品如果不整理,子孫后代就看不到了,希望我的努力能為國家剪紙藝術留下一些資料和歷史記錄。”看著收集來的一箱箱珍貴的剪紙作品,楊兆群說,“我現(xiàn)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修建一座剪紙藝術博物館,既為這些寶貝找一個安身之所,也為中國的剪紙藝術營造一個傳承之地。”

        (本報記者 韓業(yè)庭)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69av在线播放|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直播午夜精品 |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九九视频在线观看视频23|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国产精品爆乳在线播放第一人称 |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冫| 色偷偷www8888|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真实露脸乱子伦| 2022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入口 | gogo全球大胆专业女高清视频| 性猛交xxxxx按摩| 丰满妇女做a级毛片免费观看| 日本精品3d动漫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图区亚洲综合图区| 极品粉嫩小泬白浆20p|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老熟妇欲乱高清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男女爱爱视频网站| 免费看a级毛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可以看的黄色国产毛片在线电影| 老鸭窝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青青青国产成人久久111网站| 国产在AJ精品| 香蕉尹人在线观看免费下载| 国产在线观看午夜不卡| 麻豆精品传媒成人精品| 国产对白在线观看| 黄色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看3| 高清免费a级在线观看国产 | 在线观看视频免费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