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邁向現代化強國的中國發展密碼——《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時代特質和實踐價值》智庫報告發布主題研討會綜述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題:讀懂邁向現代化強國的中國發展密碼——《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時代特質和實踐價值》智庫報告發布主題研討會綜述
新華社記者
偉大時代孕育偉大思想,偉大思想引領偉大實踐。3月1日,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發布《邁向現代化強國的發展密碼——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時代特質和實踐價值》報告,并舉行主題研討會。
中共十八大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統攬全局、把握大勢,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中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
此次發布的報告全文大約3.8萬字,聚焦習近平經濟思想,從哲學維度把握深刻內涵,從方略維度領悟治理智慧,從戰術維度剖析科學方法,從全球視野認識世界意義,并從習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實踐中探尋思想之源,生動解讀習近平經濟思想“美”“實”“效”“協”“共”的鮮明特征,全面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旨在為廣大干部群眾進一步學習運用習近平經濟思想提供權威解讀,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對外傳播提供話語創新范例。
研討會上,圍繞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時代特質和實踐價值主題,50余位國內外專家學者、智庫代表、媒體記者等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展開研討交流,共同探尋中國邁向現代化強國的發展密碼。
新華通訊社社長、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主任傅華表示,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不懈探索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道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中國、21世紀世界的最新理論成果,體系宏大、內涵豐富、創見獨特,為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揭示原理、指明方向、提供方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思想指引。新華社作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重鎮,將立足“兩個大局”,胸懷“國之大者”,充分發揮國家通訊社和國家高端智庫“雙重優勢”,持續深化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研究、解讀、闡釋、傳播,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輿論支持,并用世界聽得懂、能共情的方式,努力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新華通訊社總編輯呂巖松說,新華社推出具有國家通訊社風格特點的高端智庫報告,旨在進一步深入闡釋傳播習近平經濟思想,引導各方完整、準確、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不斷增強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導實際工作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本質要求之一。
“高質量發展是解決新時代主要矛盾的鑰匙,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秘書長馬援在發言中說,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發展取得的偉大變革,深刻昭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是我們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做好當前經濟工作,關鍵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著力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孟瑋在發言中說,習近平經濟思想體系嚴整、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政治保障、制度基礎、主題主線、發展理念、實現路徑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根源所在,也是世界認識中國經濟、讀懂中國故事的重要窗口。
“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高質量發展是邁向現代化強國發展密碼的關鍵所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史育龍說,習近平經濟思想科學回答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時代課題,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體現出強烈的問題意識和鮮明的實踐導向,引領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習近平經濟思想之所以管用、好使,在于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郭麗巖表示,系統觀念是辯證唯物主義的重要認識論和方法論。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處理好各方面關系、統籌好各方面利益、調動好各方面積極性,這一總攬全局的系統謀劃和戰略擘畫,正是我們應對復雜局面,推動改革發展事業的科學遵循。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馮維江表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一向堅持用自身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為世界注入了安全穩定和增長發展的強大正能量。面對日益嚴峻的人類共同挑戰,各國必須合作,大國尤其要多作貢獻。
習近平經濟思想倡導推動開放合作共贏,始終強調要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
土耳其馬爾馬拉基金會主席阿克坎·蘇威爾說,觀察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經濟視角之外,還要從文化、社會和人道主義等視角加以審視,這是一個帶來和平、合作、交流、共贏的倡議。蘇威爾還對中國近期在土耳其地震后給予的援助深表感謝。
菲律賓金磚國家政策研究會研究員安娜·馬林博格-烏伊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有很多可資學習之處,比如縮小貧富差距、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向創新驅動型國家轉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很大程度上,中國的發展路徑可以為第三世界國家提供借鑒。”
“發展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劉瑞明說,中國始終把自身的發展放在人類發展的坐標系中,習近平經濟思想解決了全球經濟發展當中的一系列時代之問、世界之問,給出了合理的答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