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商務區已累計吸引和培育總部類企業500多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3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一迪)坐擁世界最大單體會展建筑國家會展中心的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以下簡稱“虹橋商務區”),已成功舉辦5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并持續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在今天上海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副市長華源介紹道,虹橋商務區實施虹橋國際商務伙伴計劃,主動“走出去”,吸引民營企業總部、跨國公司總部類機構、貿易型總部等,如今已累計吸引和培育總部類企業500多家,其中跨國公司總部企業44家、外資研發中心11家、民營企業總部44家、貿易型總部13家,打造了總部經濟新高地。
虹橋商務區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核心承載區,經濟發展指標全面提速。2021年2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印發,描繪了“大虹橋”的宏偉藍圖。兩年來,《總體方案》這張發展藍圖已經逐步變為現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一核兩帶”7000平方公里全域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2.3萬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69萬億元,以不到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2%的面積,貢獻了近10%的經濟總量,推動虹橋商務區成為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輻射亞太的進出口商品集散區。
虹橋商務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鮑炳章說,作為長三角強勁活躍增長極的“極中極”、聯通國際國內市場的“彩虹橋”,虹橋商務區將依托優越的經濟地理位置和總部類研發中心集聚優勢,推動“總部”與“基地”協同、研發與轉化銜接、平臺與企業聯動,形成長三角產業協同創新平臺。
為了持續放大進博會的溢出效應,虹橋商務區推動高端要素資源優化配置,深入推進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著力培育跨境電商、離岸貿易、數字貿易等新型國際貿易,加快發展醫療服務貿易,累計推薦177家企業開立自由貿易賬戶。
“最近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虹橋商務區是近年來長三角跨城通勤量增長最明顯的片區之一,跨城通勤人員主要分布在‘兩帶’上的蘇州昆山、太倉,嘉興等地。”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阮青表示,“大虹橋”推動“兩帶”上各縣市區從之前的“接軌上海”進一步轉為“同城融入”。同時,虹橋商務區各類公共服務資源加快輻射長三角,比如,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逐步實現資源和技術共享;面向長三角的企業商標受理窗口正式對外提供服務。
記者注意到,在發揮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大交通”“大會展”“大商務”功能優勢的基礎上,虹橋商務區還增設了“大科創”的戰略目標,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貢獻“虹橋力量”。
目前,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創新濃度高、產業基礎好,集聚了大量企業研發中心、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還涌現出一批數字領軍企業和獨角獸企業、現代創新藥產業集群。據不完全統計,虹橋商務區已集聚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超1.4萬家,占比17.5%,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4倍,市域部分范圍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87家,占全市比重的56.6%。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