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塑造新就業形態 短視頻、直播間成年輕人就業新主場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牟昊琨)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連著發展大局。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就業”一詞近30次,延續了近年來對該話題的高度關注。其中,“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新就業形態和靈活就業成為就業增收的重要渠道”“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保障好基本民生”等表述,令青年網友們倍感振奮。
如今,社會環境不同了,大家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靈活了,工作內容越來越新鮮有趣了,年輕人的就業觀念也在不斷變化。網絡主播、私人旅行線路定制師、電競游戲指導、美食博主……越來越多應屆畢業生開始從事新興職業,并在其中書寫自己的職場故事。
近日,記者注意到《短視頻直播機構中新青年群體就業情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的一則調研結果,報告顯示:年齡段20到30歲、擁有大專(高職)及以上學歷的年輕人,已成為短視頻直播機構員工的核心構成部分,過半數短視頻直播機構聘用年輕人數量占比超過50%。除了才藝主播、電商主播外,文化非遺、知識付費類主播也迅速崛起。
專家分析稱,隨著互聯網應用邊界的拓展,全社會的職業體系都在不斷重塑和豐富,“務正業”正在被重新定義:追求更多元化的人生和人生價值。戲劇影視導演專業的快手用戶@進擊的陳同學,曾與理想電影院校失之交臂,但如今以短視頻平臺起步邁向電影夢,他拍攝的《百態人生》系列作品,累計播放量已超4700萬;音樂學院畢業的@琵琶疊疊,也通過直播找到了就業新方向,她在直播間彈琵琶,向大眾普及民族音樂的同時,也實現了更大的人生價值;水利水電專業的@林果兒,她在畢業后成為了短視頻達人,她發揮專業特長幫粉絲維修各類發電機、柴油機,還為村里留守老人建起小水電站,為守護鄉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年輕人積極向上、努力奮進的精神狀態令人欣喜,這也折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讓青年有了更多元的就業選擇。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7.16億,占網民整體的68.1%;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10.12億,同比增長8.3%,用戶使用率高達94.8%。短視頻和直播,已經成為用戶當下及未來文娛生活和內容消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預見的是,短視頻直播市場未來還會持續保持增長,人才缺口也會持續擴大,行業與高校畢業生就業群體之間的供需匹配關系有望得到持續強化,這對2023年預計要踏入工作崗位的1158萬高校畢業生而言,也意味著更多的發展機遇。
報告還顯示,84.44%的短視頻直播機構也對高校畢業生群體持歡迎、接納態度。
這“雙向奔赴”背后,是超七成的機構在實際運營中感知到,年輕人能夠為公司帶來更好的收益和回報,他們在短視頻直播行業內有著更廣泛的分布和活躍度,并且有成為行業發展新生力量之勢。此外,有超30%的機構認為,年輕人“有著更快的學習和接受能力”。基于他們良好的教育背景,這些機構也提出了“加強公司人才儲備和管理”“提升公司整體員工素養”等用工期待。
近年來,“低欲望”“佛系青年”等說法頗為流行,然而從眾多年輕人的選擇來看,與其說他們“低欲望”“佛系”,不如說在互聯網時代,年輕人的熱血、斗志只是換了一種不那么顯山露水的方式來呈現和安放。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賦予了不同性格、不同志向的億萬年輕人選擇人生方向的自由。在這個意義上,那些傳統眼光中“不務正業”的年輕人及其日益多元化的擇業方式,也不失為社會發展的另外一種“現代化成果”。
青年向上,國家向前,未來還有多少就業方式的新可能?還有更多想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全國人大代表梁倩娟:加強鄉村教育,讓孩子盡可能遠離電子產品和游戲
- 中國人的故事|全國人大代表王春法:“為博物館長途旅行”已屢見不鮮
- 甲流與普通感冒有何區別?甲流與新冠會疊加感染嗎?一起了解
- 市場監管總局:2022年數字藏品、盲盒等“新消費”問題抬頭
- 北京:2024年起6個藝術類專業實施全市統考
- 國家醫保局印發《醫療保障基金飛行檢查管理暫行辦法》
- 國家統計局:扎實組織實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
- 深交所:3月18日深市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發行業務通關測試
- 今年2月全國受理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1459.9萬件
- “90后”全國人大代表張忠山: 讓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