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公交集團7路巾幗文明線傳承20年團隊“基因”——把學雷鋒融入日常化作經常
將每個月的28日作為固定例會時間,已經成為河北省承德公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7路巾幗文明線的傳統之一。2002年4月28日正是該巾幗文明線創建的日子。
承德公交7路巾幗文明線先后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等諸多榮譽,近日又被中宣部命名為“第八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
作為承德公交所有線路中發車最早、收車最晚的特色線路,如今駕駛公交7路28臺車的是56名女司機。“平均年齡35歲。”7路巾幗文明線黨支部書記王淑華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強調,幾乎都是80后和90后。
每天,承德公交7路都要經過旅游勝地避暑山莊、火車站、市區商業中心和行政中心以及9所中小學校。10米車廂已成為這座城市傳播精神文明的流動陣地,工作人員用自己的言行擔當起了精神文明宣傳員的重任。在承德公交集團黨委副書記丁智勇看來,把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已經成為7路巾幗文明線20年相傳的團隊“基因”。
調解乘客間的小摩擦、救助突然發病乘客、幫助走失的老人回家……是每名承德公交7路司機隔三差五便會遇到的問題,一車一人的她們必須練就為民服務的過硬本領。
于是,她們請來專業禮儀教練,當第一個乘客剛剛踏上車門第一級臺階的時候,“您好,歡迎乘車”的迎賓問候總會適時響起;她們也定期開展醫療救護的專業培訓,使人工呼吸、心肺復蘇等簡單急救技能成為團隊成員的一技之長;她們每年更要開展崗位練兵,公交車進站位置、與路肩間距等都要用卷尺精準測量……
同時,她們還先后制訂了《7路線駕駛員服務標準》《7路線管理細則》《7路巾幗文明線手冊》等制度,始終堅持“統一車型、統一著裝、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服務用語、統一車廂文化”的“五統一”。
20年間,由最初的12臺車24名司機到如今的28臺車56名司機,從最初的柴油汽車到如今的純電動大巴,承德公交7路雖歷經幾代司機新老交替,但巾幗文明線為民服務的水準始終是行業標桿。據統計,20年間,她們已累計安全行駛8000余萬公里、運送乘客1.4億余人次,長期保持著“優質服務零投訴”的突出業績。
2015年入職的青年司機陳曉華,工作8年來,曾幫助走失老人回家和多次送還乘客遺落物品。這位90后用“平凡但不平庸”概括自己的日常工作。對于7路巾幗文明線雷鋒精神的傳承,陳曉華的理解是:“讓我們的車廂更有溫度,讓我們的文明城市更溫暖。”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心公益,新一代7路巾幗文明線的成員們為民服務、傳承雷鋒精神的陣地已不僅僅局限于10米車廂。
工作之余,她們將公交車開到學校、社區開展交通安全、文明乘車的宣傳教育;每逢重陽節,她們來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她們還積極幫扶了多名貧困學生……“宣傳交通安全、文明乘車,本就是公交人的責任;我們在家也是女兒、母親,關老助困更是責無旁貸。”
如今,穿行在承德主干道的公交7路巾幗文明線早已成為這座旅游名城的又一道風景。車廂內干凈整潔,乘客間彼此禮讓、互幫互助。團隊傳承了20年的學雷鋒“基因”同樣也在默默影響著身邊人。“我將來也要用實際行動為社會作貢獻,盡最大努力幫助身邊人,將愛和溫暖傳遞下去。”受她們幫扶的承德市承德縣第四小學學生小楊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江濤 通訊員 張晶晶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