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間文化觀察:74個“湖州節”何以歷久彌新?
中新網湖州4月11日電(施紫楠 張志煒)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慶活動,是經過一代代人的實踐探索和文化認同后沉淀而來,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是一個地方獨特的文化標識。
太湖溇港文化節、蠶花節、浙北乾龍燈會、小梅山花朝節……坐擁5000年文明史、近2300年建制史,頭戴“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翠冠的浙江省湖州市,無疑是一座民間文化藝術寶庫。
據統計,目前湖州共有74項民俗節慶活動,成為該市歷史文明的見證與維系文化認同的載體。那么,74個“湖州節”何以歷久彌新,民俗節慶文化如何呈現出多元性和蓬勃的生命力?
打造文旅產業“新亮點”
民俗節慶活動作為地域文化的具體體現之一,不僅可以鮮活反映當地的精神文化水平,滿足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具有現實的文化和旅游開發價值。
每年三月,德清縣莫干山鎮都會迎來盛花期,一年一度的莫干山賞花節也如約而至。2023年第十屆莫干山賞花節現場,莫上花開創意市集、莫干山登山節、人文藝術展等特色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前來。
“今年的賞花節將持續3個月,僅前10天就接待游客超3萬人次,直接帶動當地民宿經營收入超3000萬元。”莫干山鎮黨委委員章耀文說,文化是旅游的靈魂,當前游客對旅游項目體驗性、文化內涵體驗性的要求不斷提高,文化旅游產品也需不斷契合游客需求。
通過以節促游、以節聚人氣,莫干山鎮依托賞花踏青、青山綠水、民宿風光、鄉土文化等特色資源,正將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秀美的自然風光轉化為旅游發展內在動力。
吳興區東林鎮魚湯飯品豐年文化節、南潯區春漾和孚元宵民俗文化節……此外,湖州各民俗文化與旅游產品相結合的傳統節慶節日也備受游客歡迎,促進旅游市場的快速增長。
“眼下,我們正積極探索靈活新穎的表現形式,將節慶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創造更多人們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文創產品。”湖州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該市突出文化傳承創新,實施文化遺產復興等專項行動,打響“絲、瓷、筆、茶、湖學”等文化名片,突出有感可及,實施更優文化惠民工程,培育一批文化和旅游的新業態、新產品、新場景,做大做強現代化文化和旅游產業。
激揚傳統文化“新活力”
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不斷傳承和創新。始建于春秋時期的太湖溇港,是太湖流域治水歷史和吳越文化的“活化石”,2016年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2021年創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
依托農耕文化、漁文化、水利文化、蠶桑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吳興區先后舉辦了七屆太湖溇港文化節,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節日了解溇港文化。
“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關鍵就是要把傳統文化從過去時變成現在時。”湖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長許劍鋒認為,當前受外來文化和現代化因素等沖擊,傳統民俗文化傳承正面臨巨大挑戰。
許劍鋒說,通過讓傳統節慶文化與當地非遺文化、民俗文化深度融合,能使百姓在節日中感受氛圍,學到技藝,不失為一種留住文化根脈、增強對民俗文化傳承認同感的良策。
安吉縣孝文化風情節的孝道文化、德清縣敬農節的農耕文化、吳興區狀元文化節的“狀元文化”……為保護好這些民間文藝瑰寶,湖州借助專業力量,有計劃地組織民俗節慶活動,賦予傳統節日新時代的朝氣。
4月初,湖州舉行“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民俗里的湖州”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后續將依托“民俗里的湖州”文化品牌,發揮特色民俗生命力和牽引力,并結合文化、農業、旅游、體育等產業,將民俗文化熱度轉化為推動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力度。
“同時,我們堅持從現代審美視角、情趣、功能出發,豐富文化內涵、倡導時代新風、改進傳播方式,最大限度激發民俗文化發展活力。”湖州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
塑造城市品牌“新內涵”
山水清遠的自然稟賦和綿延千年的人文底蘊,構筑出湖州特有的生態文化價值,賦予其絲之源、筆之源、茶之源、瓷之源的深厚文化家底。
為從優秀文化的富礦中挖掘更多“寶藏”,讓文化軟實力真正成為發展硬支撐,湖州舉辦一系列民俗節慶和對外展示交流活動,進一步提升城市品牌影響力。2022“相聚浙里”國際人文交流活動成為其中之一。
“浙江傳統文化充滿趣味和魅力,參加‘相聚浙里’活動讓我接觸到了不同技藝,感受到了多樣的人文情懷。”參加活動的俄羅斯友人說,絲、茶、竹等典型的浙江元素,讓其感受到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來到湖州旅游、生活、置業,也為這座城市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此背景下,各類民俗節慶活動也成為經貿洽談會、項目合作會、產品營銷會、課題研討會等,綜合效應突出,增進城市活力。
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有文化的地方就有新機遇。眼下的湖州,處處綻放著激情活力、涌動著創業熱潮,深度挖掘74項民俗節慶活動蘊含的時代價值,對提升城市知名度、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和滿足民眾新期待,都有著別樣的意義和獨特的作用。
“下一步,湖州將積極探索新模式、拓寬新通道,打響‘民俗里的湖州’文化品牌,書寫文旅融合與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的大文章,源源不斷地把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六個新湖州’建設提供強大動能和精神力量。”湖州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