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天卷“土”重來 進入新的活躍期?專家解讀沙塵熱點問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時隔半個多月,沙塵暴又來了。
4月11日上午,北京城區黃沙漫漫,上空出現“藍太陽”,不少行人戴上帽子、口罩、眼鏡,全副武裝仍難掩“吃土感”。
“4月9日以來的沙塵天氣過程達到沙塵暴級別,為今年第二次沙塵暴過程,弱于3月19日至24日的強沙塵暴過程。”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桂海林說。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次沙塵天氣是我國今年以來發生的第8次大范圍沙塵過程,如果從3月算起,這已經是第5次。
沙塵暴近期頻發究竟為何?近年來,公眾印象里明顯減少的沙塵天氣如今卷“土”重來,是否意味著我國沙塵進入了新的活躍周期?沙塵天氣如何更好地治理?圍繞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氣象專家。
本輪沙塵影響范圍近400萬平方公里
“此次沙塵天氣過程影響范圍大,南北方多地都出現了沙塵暴天氣。”桂海林說。
據他介紹,截至4月11日早上7時,本輪沙塵天氣在我國影響范圍已達360多萬平方公里。隨著冷空氣繼續南下,湖北、安徽、江蘇等省份也將遭遇沙塵影響,預計本輪沙塵天氣在我國影響范圍將達390萬到400萬平方公里。
中央氣象臺監測顯示,在內蒙古中部部分地區出現了沙塵暴或者強沙塵暴,最低能見度不足50米。此次沙塵天氣過程,北方多地PM10峰值濃度超過2000微克/立方米。
這一次,沙塵天氣也不再是“北方專屬”。根據預報范圍,此次沙塵天氣主要影響長江以北區域,長江以南的區域像浙江北部、湖南北部等部分地區可能受到一點波及,但是影響總體不大。
桂海林解釋,沙塵南下的原因是,在北方的一個天氣系統很強的情況下,沙塵的爆發位置剛好又在主要的沙源地,沙塵強度會比較大,在高空偏北氣流的輸送下,往往能達到一個遠距離的輸送。
“從監測數據來看,沙塵比較強時,甚至可以圍繞地球一圈。”桂海林說,曾經在歐洲阿爾卑斯山上,發現了來自亞洲地區的沙塵粒子,說明沙塵存在遠距離輸送的現象,即使影響到了一些南方地區也不是特別稀罕的事。
桂海林介紹,今年3月以來的幾次沙塵過程,大部分都波及長江以北地區。他說,沙塵天氣影響范圍還與路徑有關,如果路徑偏西,可能會從甘肅、陜西跨過秦嶺,甚至會到達四川盆地,所以總體還得根據沙塵的強度和路徑來判斷。
這還不是今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沙塵天氣。
桂海林解釋,從中央氣象臺的標準來定義,3月19日到23日的沙塵過程達到了強沙塵暴的級別,目前這次過程只是達到沙塵暴的級別。他說,“總體來說,這次過程到11日夜間乃至12日就逐漸趨于減弱和結束。”
我國是否進入新的沙塵活躍周期?
沙塵天氣接二連三來襲,引發人們的擔憂:我國沙塵是否進入了新的活躍周期?
桂海林對此表示,是否進入活躍期要從更大的時間尺度去看:2000年以來,我國大范圍沙塵暴次數呈現降低趨勢。但從近年來看,有部分年段的沙塵次數要比常年同期略偏高。尤其是2018年以來,我國北方平均的沙塵總次數和沙塵暴次數均高于2013-2017年的均值,表現出小幅上升。
“不過,沙塵頻次的多寡除了與中高緯度大氣環流有直接聯系,還與地表植被、土壤水分、積雪覆蓋等因素均有密切關系,因此每年沙塵的活動還會呈現出一定的年際變化特征。”桂海林說。
他告訴記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不能意味著我國進入了新的沙塵活躍周期。
那么,今年北方沙塵天氣頻繁原因是什么?
桂海林說,實際上在每年的3到5月,都是我國沙塵天氣的高發季。這與北方的地表條件以及天氣系統的氣霧態有密切的聯系。他解釋道,沙塵天氣的成因主要在于動力因素與下墊面因素。
動力方面,春季天氣漸暖,冷暖空氣活動頻繁且對峙劇烈,造成北方多大風天氣,有利于沙塵的起沙及向下游地區輸送。
下墊面方面,春季升溫后,地表解凍,地表疏松的浮土容易被大風卷揚到空中。此次沙塵天氣過程起源于蒙古國與我國內蒙古中西部,蒙古國南部的沙塵在途經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時,沿途沙塵得到補充,強度逐漸會進一步增強。
“截至目前,今年沙塵天氣整體比常年同期偏多,這主要是頻繁的蒙古氣旋活動的影響。”桂海林說。
他解釋道,在蒙古氣旋及其后部冷空氣共同作用下,會產生大范圍的強風,強風將沙塵從沙源地卷揚到空中,并一路向下游地區輸送。其次,1月至3月北方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地表解凍后表層疏松,使得浮塵更易被大風卷揚。
“綜合這些因素來看,今年氣象條件有利于沙塵天氣出現。”桂海林說。
沙塵暴治理需要加強國際合作
桂海林介紹,今年的沙塵天氣從沙塵源來看,基本都是蒙古氣旋大風導致,沙塵在途經我國的時候,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有沿途的沙塵補充。
“可以說,沙塵源是蒙古國和我國的共同作用。”桂海林說。
近年來,我國在生態治理方面,“三北”防護林工程、京津冀防沙工程等取得了不小成績。桂海林表示,沙塵暴的現象是跨國界的,并不是只有我國有沙源地,中亞地區的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以及蒙古國南部的戈壁沙漠,都大范圍分布著沙源地。
在他看來,要有效治理沙塵,除了我國在生態治理方面采取一些措施以外,還必須和周邊一些國家進行國際合作。通過一些監測來看,我國的防護林對治理沙塵已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發生了跨國際的沙塵現象,并不能否認我國生態防護林的作用。”桂海林說。
中央氣象臺預計,4月13日至16日期間,我國北方地區這種冷空氣及沙塵活動仍然較多,其中在13日夜間至14日白天,預計除了對西北地區和華北其他地區帶來影響外,可能還會對京津冀帶來一些沙塵風險。
桂海林提醒,未來一周北方地區多大風沙塵天氣,華北、黃淮和東北等地需關注沙塵低能見度影響交通出行,做好交通安全疏導和管理;同時,關注高濃度沙塵顆粒物對人體呼吸系統造成的健康風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