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獲批本科專業 走向專業化的家庭教育能否激活“家力量”
“家庭教育獲批本科專業,可以說填補了一個空白。”當得知家庭教育成為新增本科專業后,82歲的趙忠心難掩激動。
作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多年來他一直呼吁重視家庭教育學科建設,在高校開設家庭教育專業,培養家庭教育指導人才,開展家庭教育理論研究……如今,多年的愿望成了真。“我認為這具有里程碑意義,應該寫入中國家庭教育發展史冊。”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中華女子學院申報的家庭教育專業成功獲批,成為全國首家批準設置該專業的普通本科院校。
近年來,家庭教育問題逐漸受到重視,家長育兒焦慮普遍存在。去年,人社部公布“家庭教育指導師”成為新職業,標志著家庭教育走上職業化道路。此次中華女子學院新增家庭教育本科專業,也意味著家庭教育同時走向了專業化道路。該專業的設置,是否可以為家庭教育行業注入新鮮活力,從而規范家庭教育培訓市場、緩解家長的育兒焦慮,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
掌握多學科的科學育兒理念
在北京工作的90后畢春琳,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在育兒期間,她會重點關注孩子的家庭教育,為提升知識儲備,購買了一些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書籍進行自學。
她平時也會刷短視頻,但發現很多專家講解的育兒知識與她看到的不太一樣,“我有時候也分辨不清哪些說的是科學的”。
她還發現一些短視頻明顯有腳本,很多就是念稿子,這讓她對于專家的專業性有些懷疑。“有時候專家講著講著就賣書賣課了,我現在對他們講的知識也是選擇性聽取。”
趙忠心從1980年開始專門從事家庭教育理論研究工作,1994年出版了《家庭教育學》。他一直認為,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科學就要講究嚴謹性。但據他觀察,現在一些家庭教育圖書和短視頻、直播中傳達的理念,很多都不具備科學性,只是自己的經驗之談,甚至有很多陳舊的觀念,會誤導家長。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家庭教育歷史悠久、范圍很廣,涉及多學科。開設家庭教育本科專業招收學生,首先應開設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3門基礎知識課程,讓學生們可以打牢根基,對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和方法有系統了解。
中華女子學院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家庭建設研究院)院長陳輝,是家庭教育本科專業申報負責人。她表示,在專業設計申報過程中,已進行了充分的調研和論證,尤其注重課程的專業性、科學性、多樣性。
為此,她帶領團隊研究了國內部分高校開設的家庭教育相關課程,在此基礎上,根據中華女子學院的優勢專業,設計了十余門專業核心課程,既包括家庭教育學、家庭教育社會學、家庭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基礎課程,還包括習近平總書記家庭家教家風重要論述、家庭教育思想史、家庭社會工作、教育研究方法、家庭教育政策與法規、家庭教育指導實務等特色課程。
“通過這些課程,我們力爭培養出的學生是專業的,掌握的理念是科學的,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是可信賴的。”陳輝說,在專業申報前進行的多次專家論證中,對于該專業的課程設置,專家們提供了很多建議。
培養從事家庭教育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張云峰是安徽師范大學的學生。上課之余,他會在線上開展公益直播,輔導中小學生的學習,同時也會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義務支教。
他發現,社會各界都非常重視教育,尤其是家長也需要專業的家庭教育者來引領。“但社會上提供這種專業服務的其實不多。家庭教育指導專業人才太少,有很大的社會需求。”張云峰說。
早在1987年,趙忠心就在北京師范大學開設了家庭教育選修課,并在1992年招收教育學家庭教育方向碩士研究生,一直工作到2003年退休。他為國家培養了眾多家庭教育專業人才。
“研究生招生太少,培養的家庭教育專業人才明顯不夠。”他認為,如果家庭教育本科教育能夠跟上,將會培養一大批家庭教育人才,包括從事家庭教育理論研究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他主張,全國的高等師范院校、教師進修院校、女子學院等,都要努力創造條件,普遍開設家庭教育學課程。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家庭教育方向碩士晏紅是趙忠心的學生,現任清華大學附屬幼兒園副園長,她同時也是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她被趙忠心稱為理論與實踐兼備的“兩棲”人才,一邊在工作中從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一邊也在潛心研究家庭教育指導理論,出版了多部專著。
晏紅說,目前具有專業學歷背景的家庭教育人才較少,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家庭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如果本科教育搞起來了,我們這支隊伍就壯大了,而且可以和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相銜接,滿足社會對各層次人才的需要。”
陳輝認為,中華女子學院此次申報并獲批的家庭教育本科專業,就是為了培養家庭教育服務專業人才。
她說,家庭教育本科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公益意識、創新精神,具有以提升兒童和家庭福祉為本的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尊重與關懷不同類型的家庭,具備扎實的家庭教育基本理論與專業知識,熟悉家庭教育政策法規,能夠在各級教育部門、婦聯、家長學校、媒體和社會機構等從事家庭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這樣一批本科生學成后,走到工作崗位上,可以緩解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人員短缺的問題。”陳輝說。
為家長緩解育兒焦慮助一臂之力
河北秦皇島公務員陸佩佩,有一個兩歲的女兒。不久前,她在微博上看到家庭教育成為新增本科專業,感覺專業很有前景,但還需要很長時間來建設,任重道遠。
她曾當過中學老師,當時覺得自己確實需要“三頭六臂”“八面玲瓏”,除了上好課以及完成學校交辦的常規工作外,作為一名班主任,還需要快速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構成,及時和家長溝通,甚至要像居委會主任一樣幫忙處理家庭矛盾,協助家長安撫學生的情緒。
如果家庭教育專業畢業生能夠進入中小學工作,充當專職班主任的角色,她相信在處理家庭糾紛、引導家長培養孩子獨立人格方面會有很大的優勢。
“最起碼能減輕專業課老師的負擔,還可以減輕家長的育兒焦慮。”陸佩佩說。
晏紅在幼兒園多年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接觸了大量的家庭教育案例。她發現很多教師既要教學,又要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分身乏術,非常疲憊。
她認為,教師從事學科教學,精力應該主要放在孩子身上,同時要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相當于還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放在家長身上。無論從專業性還是從精力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晏紅建議可以嘗試在中小學和幼兒園,設置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專職教師,與班級教師合作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現在有了本科教育,專業人才供應會更充分,希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
儲朝暉認為,家庭教育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協同發力,專業人才進入學校和社區及政府部門,從事家庭教育指導、研究和推廣,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人社部新增了家庭教育指導師職業,家庭教育從業者職業發展前景廣闊。”儲朝暉表示,家庭教育本科人才會進入到相關行業開展工作,由于其擁有專業的學術背景、科學的理論知識,勢必會為家長緩解育兒焦慮助一臂之力。
陳輝認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同樣如此。她希望將于今年進行招生的家庭教育本科專業,可以真正為家庭教育注入新的力量與活力,“我們現在種下一顆種子,等待4年后開花結果,讓大家品嘗到甜美的果實”。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畢春琳、陸佩佩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華錫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