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農民畫 繪就未來鄉村共富圖景
央廣網衢州5月15日消息(見習記者 王春然)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余東村是蜚聲海內外的中國農民畫村。一走進余東村,仿若置身于彩色的世界里,一幅幅墻畫躍入眼簾。
余東村,是浙江省重點歷史文化傳統村落,因風格獨特的農民畫被譽為“中國第一農民畫村”,最近還獲評浙江省首批金3A級景區村莊、第四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余東農民畫始于上世紀60年代末,在變與不變的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其中。
如今,只有800多人的余東村,已有300多人加入農民畫家隊伍中,創作的多幅畫作在“全國農民畫大賽”中屢屢獲獎,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創作,讓余東農民畫逐漸成為當地的一張文化名片。
“走出去,請進來”,打響村莊品牌
“我們的農民畫要做成全國最好的農民畫。我們‘請進來’知名藝術大師在余東村建立個人研學工作站,中國美術學院等院校也在我們這里設立了研學基地,我們還鼓勵農民畫‘走出去’,主動參與各類全國性賽事活動,同時,也通過很多的渠道,把農民畫推廣到國外,走出國門。”余東村黨支部書記余曉勤對記者說。
在余東村,除了隨處可見的農民畫,還有十多個網紅打卡點,中國鄉村美術館、南孔文創、隱悅畫俚民宿、村播館、美術圖書館、余東藝術家聯合會、咖啡吧還有房前屋后的“一米菜園”等,其中,最具知名度的當屬中國鄉村美術館,館內展出的上百幅“名畫”都出自農民畫家之手。余東鄉村美術館,是農民畫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未來將成為余東農民畫乃至中國農民畫的創作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帶動當地農民畫產業發展。
新型文化產業鏈助推“四個轉變”
產業是未來鄉村建設的支撐。余曉勤告訴記者:“在做強鄉村文化品牌的基礎上,余東村以農民畫為核心,推動形成‘農民畫+文創+旅游+研學’的新型文化產業鏈,實現了農民畫從賣畫到賣文創、賣版權、賣風景、賣旅游的‘四個轉變’。”目前,余東村積極拓展農民畫銷路,開發了很多文創產品,農民畫陶瓷、絲巾、抱枕等文創衍生產品琳瑯滿目,同時,開辟線上交易平臺,培育本土直播網紅,線上線下銷售農民畫及版權,大大提高了農民畫的附加值。
余春良是村里第一代農民畫家,雖年過七旬,但還是會拿起畫筆繪制。他的畫室也掛滿了他的畫,這些農民畫均大多取材于農村的景色或村民的生活片段。村民們靠“畫筆”繪出了小康生活,“白天扛鋤頭,晚上提筆頭”,數十年如一日堅持創作,畫出了詩意生活。
“文化興村”賦能未來鄉村建設
余東村自2020年9月啟動未來鄉村建設以來,區、鄉、村齊心協力,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余東村以“一幅農民畫”帶動全域產業聯動,讓鄉村文化帶動全村發展,實現了文化興村,文化富民。與此同時,余東村用數字化改革點亮鄉村,打造了一體化智能化大數據平臺——“鄉村大腦”,實現數據動態管理全面覆蓋及數字鄉村一張網管理。
“近年來,柯城區堅持以文化為共富鑄魂塑形賦能,通過‘保護鄉村風貌、傳承鄉村文脈、重塑鄉村文化’,深挖鄉土文化內涵,打造鄉村文藝特色,探索出一條‘文化興村’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柯城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馮小青對記者說。
余東村以一幅畫興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走出了以農民畫為主導的文旅融合發展,共建、共享、共富的新道路。未來,衢州市柯城區將持續加強鄉村文化建設,進一步豐富文化活動、打造文藝精品、延續鄉村文脈,充分激發鄉村振興的文化動力,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提供文化“軟實力”躍升的柯城示范樣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