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4.0時代” 硬科技如何為未來賦能
36年前,我國首家科技企業孵化器落地湖北武漢。2022年,孵化已進入“4.0時代”,全國形成覆蓋95%縣級以上地區科技創新創業載體的網絡,全國創業孵化機構的總收入達到808.8億元。
如今,當人們在2023中關村論壇談論孵化器時,總會在前面加上更為具體的修飾語:標桿、硬科技。
在前不久舉行的全球標桿孵化器論壇上,中關村面向全球發出硬科技創業孵化倡議:建立開放、協同、共享的全球孵化服務網絡,多邊、多維合作推進硬科技創新創業,共創人類美好未來;支持全球各類高端人才加入孵化行業,共建標桿孵化器,吸納各類創新主體和要素深度參與,持續探索硬科技孵化新范式,攜手掀起硬科技創新創業的新熱潮;加強硬科技孵化前沿趨勢研究,指引孵化器專業化、價值化、國際化發展,攜手布局新領域新賽道,支撐全球高精尖產業發展和未來產業培育,加快形成新動能新優勢。
硬科技理念提出者、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認為,當前,中國正處于3大周期的轉折點,一是每60年一遇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即將來臨;二是40年高速增長的經濟發展方式將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三是百年滄桑見證大國崛起,中國有望成為科學中心、產業中心。而要成功過渡實現3個轉變,都需要依賴于硬科技的進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王田苗認為,硬科技是一個歷史的機遇。他舉例,電話用了75年才到達一個億的客戶量,而手持手機用了16年,網站用了7年,ChatGPT僅僅用了兩個月。
“硬科技創新和產業不僅體現了國家的競爭力,還改變著社會形態、制造模式和我們的生活方式。”王田苗說。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處處長王德花在論壇上“曬”出了一組與硬科技有關的科技創新創業數據:2022年,孵化器在孵企業的R&D總支出933.7億元,在孵企業整體研發投入強度達到8.6%;科創板上市企業中有1/4是從孵化器“畢業”的,走出了科大訊飛、大疆創新、寒武紀等一批硬科技領軍企業。
論壇上首次發布的《全球城市創業孵化指數》提到,從全球城市創業孵化指數的評價結果來看,紐約、倫敦、舊金山、北京的創業孵化指數綜合得分排名前四;從中國城市創業孵化指數的得分情況來看,北京、長三角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創業孵化的中心區域。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孵化器也要聚焦硬科技,加速升級服務化的模式。”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張宇蕾介紹,北京搶抓孵化范式變革新機遇,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標桿孵化器培育行動方案》,并已探索布局建設首批標桿孵化器,在創業孵化“4.0時代”,高位引領孵化行業專業化、價值化、國際化發展,掀起硬科技創新創業的新熱潮。
在她看來,“五路大軍”將成為建設標桿孵化器的重要力量:有經驗的硬科技投資人、資深產業服務專家、具有成功轉化經驗的科學家、業界知名產品經理、優秀連續創業者。
“第四次科技革命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智能時代,在物質、能源、信息、空間、生命科學領域都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光子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自動駕駛、基因編輯等硬科技,都會給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米磊說,“通過硬科技,我們能將‘微笑曲線’變成‘彩虹曲線’,推動中國產業邁向高端、邁向高附加值,成為制造強國。”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韓耕表示,標桿孵化器作為產業創新生態中承上啟下的重要樞紐環節,應當發揮更加重要的引領促進作用,加速硬科技企業孵化,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新動能新優勢,促進高精尖產業發展和未來產業培育。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尹希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