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張面向2035年的藍圖:中國如何邁向科學最前沿

      發布時間:2023-06-19 14:5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前不久,在中國科學院學術會堂,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無機化學家鄭蘭蓀向在場的院士展示了一張圖。圖上匯集了面向未來驅動學科及前沿領域發展的系列因素:人口老齡化、氣候變暖、國家安全、能源需求、萬物互聯與智能化、健康的危機……

        2035年學科及前沿領域將會發生什么變化?哪些研究將會對未來產生巨大影響?我國在面向2035年科研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什么困難?前不久,包括鄭蘭蓀在內的數位院士從各方趕來,共同見證“中國學科及前沿領域2035發展戰略叢書”揭幕。在這套事關學科及前沿領域戰略研究書籍的背后,匯集了400多位院士、3000多位專家,歷時3年,圍繞數學、物理等18個學科和量子物質與應用等20個前沿領域,展開項目研究工作,“繪制”了一幅瞄準未來的“科學全景圖”。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迅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處于蓄勢躍遷、快速迭代的關鍵階段,科學技術以其基礎性、先導性和強滲透性深刻影響了國家前途命運,影響了人們生活福祉?!敝袊茖W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常進院士在戰略叢書發布會上說。

        一個明確的“警示信號”

        “以前說落后都要挨打,更多認為是經濟發展落后就要挨打?,F在我們更深刻體會到,科技發展落后也要挨打?!编嵦m蓀感慨,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國都在不斷調整與完善科技創新戰略與政策,增加對科技的投入,加強重點領域的研究,培育新興的戰略產業。他認為,“科技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重大的挑戰”。

        在一場重大研究計劃交流會中,他了解到,有的項目發現納米團簇可以作為自由基聚合的光引發劑,還有科學家發現團簇可以用于芯片研發、放療等臨床研究之中。在鄭蘭蓀看來,基礎的科學研究突破后,可以滿足系列重大社會需求。

        同樣,讓他感覺緊迫的是,目前基礎研究的評價體系之中,重視量化指標和過程控制,資助重物而輕人才,缺乏對高風險研究的資助。

        鄭蘭蓀曾經跟學生講,往往沒有預期的結果才是最好的結果。但他同樣在思考,在基礎研究很難預期結果的情況下,怎么來提高風險研究資助,怎么給科學家提供保障?

        圍繞研究中人才、設施等系列問題,報告給出了明確的“警示信號”: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我國研發人員數量占比偏低、人才競爭力有待加強、學科交叉型人才缺乏;在體制機制中,我國的評估機制、資助體制、科研成果轉化機制、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等有待完善……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報告還強調,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測繪研究所研究員楊元喜立足所研究的領域,陳述了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坦言綜合PNT體系建設仍有系列亟待解決的難題。

        他描述的未來發展目標是,在2025年前,完成國家綜合PNT體系頂層設計,搭建彈性PNT技術框架;在2035年前,建成國家綜合PNT基礎設施,實現從深空到深海、無縫覆蓋的PNT服務體系。

        “我們希望面對國家重大需求補短板弱項?!睏钤舱f。

        “需要一場徹底的變革”

        “ChatGPT出來后,對于人才培養尤其是中小學培養不能是知識的灌輸,而是要做到能力的培養?!敝袊茖W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仙輝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在他看來,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才培養的邏輯需要發生徹底的變革。

        報告中對于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未來驅動影響做了系列分析。報告提到,在學科前沿領域的發展過程中,技術驅動因素產生的帶動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值得思考的一個趨勢是,在技術進步的廣泛帶動下,實質性地促進了學科融合交叉,推進了學科前沿的研究,同時衍生了更多新的學科生長點。

        在技術驅動下,學科及前沿領域的演進正在改變。

        鄭蘭蓀曾在一個項目咨詢中了解過納米科技與產業化的問題。起初鄭蘭蓀想了解納米科技鏈接了哪些產業,但隨著調研深入,他發現納米科技的發展產生了互聯網一般的輻射效應——納米+的效應。在疫苗使用、化工催化劑等方面,納米技術正在不斷地投入使用。

        在鄭蘭蓀看來,人工智能的出現已經給化學研究帶來了系列改變,“今后15年人工智能的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會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p>

        他進一步解釋,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鏈接數學、計算科學等學科信息,那么也就衍生出更多新的學科生成點。讓他感覺緊迫的是,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不斷出現,“如果我們沒有抓好這個趨勢,可能又會出現新的更大的落后。”

        人工智能技術成果已經進入信息、生物醫藥、能源環境、航空航天及國家安全等各個方面,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繁榮與文化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瞄準2035年,報告給世界科學的發展趨勢作了一個宏觀判斷:在學科及前沿領域的發展趨勢中,當前學科的組織化越來越強,科學被整合到不同層級的組織范疇中;重大使命任務引導新的學科融合,學科發展日益匯聚融通;超越還原論的研究視角影響日趨擴大,計算機模擬和數據科學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互聯網+”正在改變科學交流生態,開放科學重塑科學的邊界。

        人工智能是否能替代科學家?報告同樣作出了判斷:未來新興技術帶來了重要的倫理問題,可信任性成了科學技術治理的重要內涵。

        未來關鍵核心領域在哪里

        在400多位院士的眼中,面向2035年的關鍵核心領域是什么?

        報告在面向經濟社會未來發展需求的戰略重點中列舉:能源科學、量子科學與量子通訊、納米科技與材料科學、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生命健康領域、生態與環境科學、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空間與天文。

        聚焦納米科技與材料科學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景虹認為,納米科學是一種基礎性、前沿性、交叉性和普適性的研究,在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領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面向未來,李景虹建議要堅持長期創新,補充理論研究的不足,讓創新實踐的應用更加扎實,把科研專利跟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把科研研究和國家需求緊密結合,推動科學研究成果不斷地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陳仙輝對此也有類似的看法。在他看來,未來要做好戰略重點領域的研究突破,還要補好理論和人才短板,為前沿科學戰略實現儲備力量。

        從高校教師的身份出發,鄭蘭蓀認為教學和科技的發展應該相互促進。未來教育界還需要解決教學內容和科學前沿脫節、實驗教學水平較弱等問題。在他看來,科學發展最根本的問題是要培養人才,要從大學階段培養學生對基礎科學的興趣,為后續科學研究孕育新的力量。

        報告給未來發展之路留下了建議思考:希望政策精準發力,消除機制障礙;重視基礎研究,優化學科體系;創新人才機制,強化智力支撐;深化學科協同創新平臺建設。

        在戰略叢書發布會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竇賢康院士提到,3年多來,院士專家們開展深入全面的戰略研究工作,明確了基礎研究領域的方向和發展目標,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及科技發展前沿,研判提出了一批有針對性的科學問題。他說:“未來還將從中遴選適合發布的報告中英文摘要面向全球發布,及時發出中國科學家的獨立判斷?!?/p>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楊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黄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视频| 四虎影视在线观看永久地址| 100款夜间禁用b站软件下载 |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5g年龄确认大驾光临未满| 成人免费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综合| 你懂的视频网站|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在线观看| jizz在亚洲| 无码熟妇αⅴ人妻又粗又大|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男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igao为爱做激情| 激情黄+色+成+人| 在线播放五十路乱中文| 中文字幕av无码无卡免费|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人妖另类在线二区| 骚包在线精品国产美女| 大桥未久aⅴ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 蜜桃av无码免费看永久| 国产粉嫩嫩00在线正在播放| 99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 成年女性特黄午夜视频免费看|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免费| 美女尿口免费影视app|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free性欧美另类高清| 国内一级黄色片| www亚洲成人| 成人在线免费看|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