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平院士:選擇做一名好醫生
“臨床醫學”,顧名思義,是“親臨病床”的意思。用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名譽院長陳孝平的話說,臨床醫學就是直接面對疾病、病人,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后,提高臨床治療水平,從而促進人體健康的學科。
“用同學們最容易理解的話來說,臨床醫學專業就是培養臨床醫生的專業。”在2023年高招季《向往的專業·院士對話青年學子》特別節目中,陳孝平院士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中醫學、護理學等,都是屬于醫學門類下面的一級學科。而在臨床醫學之下還有十幾個二級學科,如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急診醫學、老年醫學、神經病學,等等。
據陳孝平介紹,在我國,臨床醫學專業修業年限一般為5年,授予學位為醫學學士。我國還有十余所高水平醫學院校舉辦8年制臨床醫學專業,是本博一體化培養的,授予醫學博士學位。作為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醫學生經過理論課程的學習后,會進入大學附屬醫院的相關科室進行臨床見習和實習,在臨床帶教老師(醫生)的指導下,接受各種臨床基本技能培訓和臨床思維能力訓練。
此外,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后并不能直接當醫生,必須參加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考核后,方可注冊成為一名真正的執業醫師,還需要參加國家衛健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逐步成長為某一個專業領域的專科醫生。
陳孝平告訴記者,自己上小學時,不要說想當醫生,甚至“看到醫生就害怕”,甚至打預防針時就往桌子底下鉆。“后來自己倒變成了一個醫生。”他感慨地說。
讓他動了這個念頭的,是兩位親人因病離世的打擊。后來,陳孝平開始在農村當起了赤腳醫生。隨后被蚌埠醫學院錄取,開始接受醫學教育,并最終選擇了肝臟外科作為主攻方向。
給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例闌尾手術。當時。他在淮南九龍崗煤礦醫院實習,用不到20分鐘就完成了這次手術。如此快的闌尾手術,在當地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他發現,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最終能夠讓患者擺脫痛苦。
這段難忘的經歷讓陳孝平很開心,也讓他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外科醫生”。
他專門提到,青年醫生應該學習很多醫學界前輩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大醫精神,做到“三不計較”,即“不計較時間,不計較金錢,不計較個人得失”。
“我的老師裘法祖院士常說,‘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這兩句話是告訴每一個醫生和醫學生,對待病人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還必須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懷。沒有深厚的人文情懷,對病人沒有同情心,不能理解病人,不能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你的醫療水平再高超,技術再精湛,也絕不會成為病人需要的好醫生。”陳孝平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