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到2027年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力爭達60%以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擴優提質行動》)。今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該文件進行了解讀。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介紹,《擴優提質行動》致力于深化基礎教育供給側改革,進一步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加快構建幼有優育、學有優教的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從根本上解決優質教育資源總體不足與人民群眾期望“上好學”的矛盾,增強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據了解,《擴優提質行動》制定了具體的目標:到2027年,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學前教育階段,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力爭達到60%以上(2022年為54%);義務教育階段,擴增一批新優質學校,優質學位供給大幅增加;高中教育階段,培育一批優質特色高中,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扎實推進,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持續提升;特殊教育方面,特教學校在20萬人口以上的縣基本實現全覆蓋,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在97%以上(2022年為96%)。
據悉,《擴優提質行動》的具體措施,包括“學前教育普惠保障”“義務教育強校提質”“普通高中內涵建設”“特殊教育學生關愛”“素質教育提升”“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數字化戰略”“綜合改革攻堅”等八大行動。
其中,“學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動,主要解決學前教育保障機制不健全、優質普惠性資源不足問題。
“義務教育強校提質”行動,主要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城鄉校際差距大問題。“一是推進優質學校挖潛擴容,二是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傾斜支持幫扶有一定基礎的學校,辦好‘家門口’的每所學校。”田祖蔭說,同時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優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布局,因地制宜適當整合小、散、弱的鄉村小規模學校,著力加強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建設。
“普通高中內涵建設”行動,主要解決普通高中多樣發展不充分、部分縣中水平不高以及群眾職普分流焦慮問題。田祖蔭介紹,首先是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優質普通高中,增加學位供給。其次是創新辦學機制“幫扶一批”,通過集團化辦學、“組團式”幫扶、部屬高校和省屬高校托管幫扶縣中等方式,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總量。第三是多樣化發展“提升一批”,支持一批基礎較好的地區和學校率先開展特色辦學試點,積極發展綜合高中,推進職普融通。第四是有序增加招生計劃“擴容一批”。“深入挖掘現有優質普通高中校舍資源潛力,并結合實際優化招生計劃安排,有序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招生規模。”田祖蔭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