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河湖看新疆】援疆企業的生意經:產業助農讓“甜蜜”升級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新疆喀什9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一家專注林果加工的上海援疆企業已在戈壁灘上“扎根”了十多年。最近幾年,這份“甜蜜”仍在升級:高溫烘干、真空冷凍干燥等技術正讓紅棗、蘋果、西梅等食品制品更有市場。
“我們來的時候,這里只有戈壁灘里的石頭。”新疆閩龍達干果產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磊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2011年底廠房窗子都沒有的時候,第一條紅棗產線就開始投產,“工人們戴著棉帽子干活”。與此同時,施工隊就地取材,用挖出來的石頭砌圍墻,再往被挖的地方埋土種果樹。“我們還申請打了一口井,解決部分果樹缺水問題?!睂O磊說。
從農戶手里收購的農作物,是這家援疆企業主要的產品來源。占地340畝的生產加工產業園,每年會迎接2000多戶種植農戶帶來的農產品?!耙婚_始農戶們趕著驢車來,到后面是開著拖拉機?!睂O磊說。
2018年成為廠里員工的圖爾蓀古麗·麥麥提至今都會把家里種植的核桃賣給公司,“3畝的核桃每年能收入1萬元左右。”這個有過1年打工經歷的年輕姑娘告訴記者,2012年回鄉后,她結婚生子,和長輩一起務農。2014年,她注意到這個離家5公里的廠子,“但那時候孩子還小,離不開人照顧?!?/p>
剛入職時,圖爾蓀古麗·麥麥提坦言自己“什么也不會,漢語也說得不好”,2018年,他的丈夫也找到了工作,在烏魯木齊開貨車。倆人現在的月收入加起來能有1.5萬元左右。現在,圖爾蓀古麗·麥麥提已是名倉庫管理員。
包括圖爾蓀古麗·麥麥提在內,有100多名本地村民在這里工作。46歲的阿布力米提·阿布來提如今是廠里生產車間主任,2012年入職以來,他干過司機,當過電工、維修工,3年前,他買上了屬于自己的汽車。
“我們很多員工都是工作七、八年以上,工資比較穩定。”孫磊介紹,如今公司已形成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全產業鏈模式,帶動種植戶2000余戶。目前有干果、花茶、炒貨、凍干4條生產線,年加工能力達5000噸以上,棗夾核桃仁、凍干冬棗、西梅干、巧克力味巴旦木等60多種產品銷往全國多家超市賣場和電商平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