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建設青年發展型縣域 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長寧新實踐凝聚青春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為長寧縣做好青年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自參加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以來,長寧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終堅持黨管青年工作原則,踐行青年優先發展理念,突出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引領作用,不斷完善各項工作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試點工作在長寧縱深實施,加快實現青年與城市的高質量互促發展,努力打造青年發展型縣域“長寧樣板”。
堅持黨管青年,“四個優先”為青年發展保駕護航
機制優先。將團縣委吸納為縣規委會成員,常態化參與全縣重大規劃和建設項目決策,進一步突出縣城建設發展中的青年理念和視角;參與縣文體中心升級改造的討論,積極推動項目更加適合青年需求。縣領導帶隊走訪調研青年發展工作,通過15場行業訪談、1648份問卷調查,摸清長寧青年需求底數,形成《長寧縣青年發展型縣域建設調研報告》,為試點落實落地指明方向。
規劃優先。率先啟動青年發展型縣域建設試點,將試點工作分別納入“十四五”規劃、縣委工作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真正實現青年與縣域共發展同進步。成立書記、縣長任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專題研究青年發展工作,發揮住建、人社等部門職能優勢,聚焦“十二個長寧”建設,制定《長寧縣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實施方案》。將青年高質量發展與縣域高質量發展有機融合,形成良性互動,著力探索一條“長寧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長寧更有為”的新路徑。
政策優先。堅持青年優先發展理念,圍繞青年成長發展全過程,組織編撰《長寧縣青年政策匯編》,聚焦青年人才培育、求職就業、自主創業、安居宜居、婚戀養育等12個重點領域,梳理匯總青年發展政策24條,為青年在長寧成長發展提供了“一本通”。通過新媒體解讀惠及青年的保障政策,提高青年對政策的獲得感。
制度優先。建立縣青年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對試點工作實行“月盤點、季會商”,進一步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各單位分管領導和具體經辦人員組成工作專班,建立重點事項一事一議機制和信息簡報制度,縣委、縣政府定期聽取聯席會議工作情況報告。
堅持做優環境,“四有縣城”建設讓長寧與青年雙向奔赴
擦亮生態底色,建設有“高顏值”的縣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讓竹林成為四川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的殷殷囑托,立“竹”資源、做“竹”文章,對公共場所實施竹景觀提升改造,著力打造城在景中、滿眼見綠城市風貌,營造濃厚的青春氣息。堅持“公園城市、融合發展”理念,持續擦亮國家園林縣城等金字招牌,加快推進老城區舊城改造建設,大力發展以蜀南竹海為核心的全域旅游,優化縣城道路、公園、綠道等布局。
打造青春場景,建設有“活力味”的縣城。在縣城布置青年發展型縣域LOGO和充滿青年元素的宣傳標語,營造青春活力氛圍。聚焦豐富青年文旅休閑生活,打造“淯江印象”等夜間經濟特色街區,舉辦“江山美途·國家森林城市馬拉松”等大型賽會,優選青年聚集場所打造30個“青年交友驛站”陣地。依托財富廣場、濱江網紅一條街等陣地資源,開展觀影會、話劇、劇本殺、密室逃脫等各類活動,不斷滿足青年追求精致趣味生活的需求。
做優服務保障,建設有“歸屬感”的縣城。探索“購房補貼+長租+短租”青年住房保障體系,按照每平方米200元給予高校畢業生一次性購房補貼,對符合三孩兒政策的購房戶每戶額外補助3萬元。利用閑置資產面向青年開展租賃住房保障工作,建成人才公寓520套,公共租賃房2111套。聚焦快遞、外賣、網約車等新就業群體,打造“婉美紅家”新興領域青年服務品牌,籌建暖心之家。
拓展干事舞臺,建設有“拼搏勁”的縣城。成立青年創新創業協會、返鄉大學生聯盟、青年返鄉農民工聯盟等交流平臺,引領各領域青年發揮所長,建功立業。落實“八大工程”就業創業政策,以電化學儲能、氣穴蓄能、鹽穴儲能為支撐的儲能產業體系集聚成勢,把產業發展作為留住青年人才的關鍵要素。推廣“蜀青貸”等青年創業融資平臺,為青年人才建好“朋友圈”,架好“連心橋”,真正實現建青年友好城,筑美麗長寧夢。
堅持培根鑄魂,“四有青年”建設讓青年在長寧善作善為
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做“眼中有光”的新青年。建設長寧縣團校,常態化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建設“1中心+N基地”青少年活動陣地,依托川南特委會舊址、感恩奮進館等場館,打造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青少年傳習基地等社會實踐場所。打造“竹鄉先鋒”“青春宣講團”宣講品牌,引導廣大青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做“腳下有路”的新青年。大力培養基層青年干部,深化統選兼用團干部、“青禾計劃”等工作,建立青年人才信息庫,加強跟蹤聯系服務和培養舉薦。實施縣級領導聯系服務專家人才制度,建立健全“1114”竹鄉青年人才發展制度體系,實施人才集聚工程、人才暖心工程、人才綠卡等品牌項目,擴寬人才服務事項,加大人才的招引集聚力度。
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做“肩上有責”的新青年。大力開展強化“主人翁意識”教育,增強廣大青年“我是長寧人”的認同感、“我為長寧謀福祉”的使命感。積極開展“兩紅兩優”“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長寧縣十佳青年”等評選活動,組織優秀青年開展青年座談會,展現青春風采,激勵青年奮發上進。
引導參與志愿活動,做“心中有德”的新青年。深化青年志愿服務機制改革,成立“青騎兵”“竹鄉青音”等青年旅游志愿服務隊伍,建立便民志愿服務站20個,常態化組織開展愛在旅途、愛在社區、愛心暑托等文明實踐志愿活動,大力弘揚志愿精神,廣泛傳播志愿服務文化,引導青年勇做向上向善先鋒,勇當文明實踐典型,不斷彰顯新時代青年引領風尚的青春風貌。
青年有擔當,民族有希望。青年是時代發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下一步,長寧縣將繼續以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為契機,大力倡導“長寧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長寧更有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長寧新實踐凝聚青春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