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戲齊唱展芳華 2023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開幕
中新網昆山10月11日電 (記者 鐘升)京劇《空城計》、梨園戲《呂蒙正·煮糜》、楚劇《雙玉蟬·悲蟬》、川劇高腔經典傳統折子戲《白鱔觀景》……10日晚的江蘇昆山,多位業界領軍人物、戲曲名家“你方唱罷我登場”,為觀眾帶來一場戲曲的盛宴,拉開了2023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的帷幕。
昆山是“百戲之師”昆曲的發源地。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盧映川表示,戲曲百戲(昆山)盛典自2018年以來,已成功舉辦4屆,開創性實現了全國348個劇種以及木偶劇、皮影戲兩種戲劇形態的“大團圓”,為戲曲劇種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了重要平臺。
據昆山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巫繼東介紹,本屆百戲盛典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演出6臺大戲、20臺折子戲,共有15位“文華表演獎”獲得者、44朵“梅花”齊聚昆山,同臺獻演。演出劇目既有昆劇《牡丹亭·拾畫》、豫劇《義烈女》、漢劇《亡蜀鑒》等經典傳統戲,又有川劇《死水微瀾》、楚劇《茶廉道》、淮劇《太陽花》等現代戲,充分彰顯中國戲曲的豐厚底蘊、優秀傳統和創新創造活力。
為避免“曲高和寡”,戲曲百戲(昆山)盛典自2022年起啟動“新三年計劃”,重點聚焦戲曲領軍人才選拔、培養,瀕危劇種扶持和中國戲曲傳承基地建設,并積極探索“戲曲+旅游”“戲曲+時尚”“戲曲+產業”等新模式,推動中國戲曲活態傳承和發展。
今年,百戲盛典也積極為青年戲曲人才搭建平臺,面向全國121個“天下第一團”舉辦表演英才傳習班,組織部分院團主要演員來昆山參加培訓,并組織專場匯報演出。通過現場教學和展演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戲曲技藝傳授和理論教學,培養“臺柱子”演員。
參與過歷屆百戲盛典的昆山當代昆劇院負責人瞿琪霞認為,各個劇種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獨自發展中難免會感受到一些孤單,百戲盛典將各個劇種、院團聚集在昆山,推動了彼此間的交流,碰撞出創新的火花,讓戲曲人相互攜手、抱團發展、共同進步。
百戲盛典期間,還將舉行戲曲百戲博物館開館儀式,推出一系列戲曲文創衍生產品、舉辦昆曲故里嘉年華等文化和旅游節慶活動,聯合揚劇、淮劇、錫劇、丹劇、童子戲、江蘇梆子等江蘇優秀地方劇種,策劃10條賞戲、觀景文旅線路,為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引擎。
同時,江蘇創新數字傳播渠道,利用“百戲+”模式,搭建百戲盛典“云端劇場”矩陣,多層次、多側面宣傳推廣本次活動和戲曲文化,積極探索海外媒體傳播渠道,讓百戲在紙上、云上,以及不同現實載體中“千般變化”,煥發出全新的時代魅力,讓更多年輕人熱愛傳統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