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影視創作讓文化基因融入時代脈搏

      發布時間:2023-11-01 15:2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電視劇《丁寶楨》在以史家之筆書寫一代廉吏護一方百姓的熱血故事中,展現他注重自身修養的家風傳承;紀錄片《傳承》(智慧篇)聚焦中華大地上二十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蘊含其中從古到今一脈相傳的中國智慧;電視節目《中國家宴》通過展現周歲宴、成人宴等不同場景主題的宴飲文化,梳理中國文化禮儀的發展演進……近期,一批以“傳承”為創作關鍵詞的影視作品熱播,引發業界關注。創作者將歷史賦予的寶貴文化資源和巨大創作優勢轉化為守正創新的豐沛能量,以影像追尋中華民族的歷史來路,挖掘中華美學精神的獨特意蘊,為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做出有益嘗試。

        傳統文化經典IP一直被追捧

        

         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中國影視創作寶庫。自萌芽始,中國影視就有從神話傳說、歷史演義、琴棋書畫等民族文化資源中取材的創作傳統。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將同名京劇搬上銀幕,1960年中國首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取材自畫家齊白石創作的魚蝦形象,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播出的電視劇《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改編自四大名著……表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作品不斷涌現,或取得良好的播出效果,或收獲國內外重要獎項,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影視風景。

         進入新時代,“兩創”方針提出,為影視創作提供了方法論。從單純的專家講述、選手比賽、劇情演繹到綜合運用實地考察、情景再現、沉浸體驗、跨媒介改編,很多作品以寓知識于趣味、寓傳統于時尚、寓經典于流行的融合思路,在賡續傳統與創新發展中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

         有的作品開拓創作邊界,選取更多富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進行點描,如勾勒大運河發展脈絡的紀錄片《大運河之歌》,揭秘典籍中神秘古國面貌的紀錄片《尋古中國》,深耕中華美食文化的電視節目《一饌千年》等。有的作品將傳統文化融入影像敘事系統,實現從碎片化展示傳統文化元素到完整創作傳統文化題材的轉變。如電視劇《后浪》以青年一代傳承中醫文化為切入點;電視劇《我們這十年·唐宮夜宴》還原舞蹈家創作《唐宮夜宴》,精心塑造唐俑形象的藝術故事。有的作品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傳統文化進行嶄新表達。電視節目《典籍里的中國》結合環幕投屏、實時跟蹤等舞臺技術,展現經典書籍的誕生源起;電視節目《國家寶藏》通過VR、AR等手段營造虛實相生的舞臺景觀,帶觀眾沉浸式感受文物的生動氣韻;電視節目《詩畫中國》為古代名畫賦以3D效果,讓觀眾穿越到畫作中,感受詩畫之間的流轉傳承。這些創新形式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生活的“活水”、時代的“活水”、創造的“活水”,使那些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等專業性較強的內容經過開掘、涵養和轉化,變得通俗易懂、親切可愛。

        中華文化思想“高而不冷”

        優秀影視作品不僅會用新穎的形式暫時吸引觀眾的目光,還要讓他們持續觀看、積極思考、熱烈討論、受到啟發、獲得指引。所以,創作者在思考如何創新表現手法、提升制作水平時,還力圖通過“外在”形式的改變實現“內在”價值的傳輸,把誠摯真切的情感和代表時代發展方向的精神追求注入藝術表達,鮮明而有力地傳遞一種向上向善的價值觀。以《典籍里的中國》為例,主持人化身“當代讀書人”,與漢代大儒毛萇共赴河北詩經村的豐收節村宴。熒屏上,當古人與今人共舉豐收酒,齊誦“為此春酒,以介眉壽”,讓觀眾感受到了古代典籍和當下生活同頻共振的情感力量,彰顯中國人跨越千年卻一以貫之的積極生活態度和深沉家國情懷。

        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宏闊時空背景下,影視創作不僅要讓人獲得情感共振、心靈共鳴,還應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鞏固文化主體性,凝聚中華民族身份認同。從《夢華錄》里的扶危濟困,到《天下長河》的敬業樂群,再到《2023重陽奇妙游》里的孝老愛親,這些創作所傳達的主題思想都是中華民族在實踐中培育形成的美德,是從歷史發展長河中打撈出來的思想,是在中國人腳下土地里生長出來的價值,正好契合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心態與共同情感訴求,回應人們對于“我是誰”“何以中國”等問題的追問,讓他們從回望篳路藍縷的“來時路”中積蓄起奮斗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中國意境之美深入人心

        中華傳統文化孕育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表達方式,涵養了極具辨識度的中華美學精神。近年來,影視創作者深刻體悟中華美學精神,以富含傳統美學韻味的畫面、鏡頭、場景,打造“無畫處皆成妙境”的雋永審美空間。比如,網絡劇《云襄傳》中如水墨畫般的畫面構圖,紀錄片《中國》中尚“意”重“雅”的意境營造,電影《長安三萬里》中詩情畫意的故事場景,創作者將傳統美學韻味融入視聽符號中,落實到作品的場景設計、服裝造型和鏡頭運用上,營造辭微旨遠的意境。

        影視創作對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還在于讓觀眾在靜水流深般的審美體驗中感悟故事的內在意蘊,引發他們對生命、歷史和宇宙的思考和探尋。《詩畫中國》在介紹《溪山行旅圖》時,讓鏡頭在峰巒高峻的山體與銀線飛流的瀑布間推拉搖移,勾勒出一幅山高水長、物象千萬的山河圖景,使觀者真切感受古人高山景行的品格。《2023中國詩詞大會》為航天員出艙時拍攝的照片配上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的詩句,帶觀眾沉浸式感受“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的文化自信和歷史感懷。

        置身于信息技術和媒介環境快速發展的場域之下,中國影視創作既要自覺傳承好中華文化的美學精神和藝術神韻,也應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整體視野下,追蹤和掌握當今文藝發展的潮流趨勢,善于運用國際化的表達方式,將中國的特殊審美經驗上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人類認識,創造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影視精品。這就要求創作者善于從美學的角度,把藝術創造力與中華文化孕育的價值結合起來,將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在思想深度、文化表達和表現形式上不斷開拓和提升。一方面,要凸顯審美的“中國經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崇德向善、家國同構、兼濟天下等理念,提高作品的審美品格。另一方面,也要自覺用本民族的思維方式融通中外,努力把握影視藝術發展的新內容、新表達之趨勢,以新的審美發現和藝術呈現,彰顯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總之,在感受社會律動的基礎上,在對中華傳統文化敬畏和鑒別中,深刻把握歷史進程中符合規律的趨勢之向和生活之變,著力在思想內涵開掘上、在正向精神的表達上、在人性美善的昭示上下功夫,不斷充實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情感張力,積極傳遞社會變革過程中所需要的歷史理性與人文關懷,弘揚主流價值理念。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1日 15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美女免费视频黄的| 国产精品你懂得|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高清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第1页| 美女极度色诱视频国产|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 狠狠热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99精品久久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2020盗摄|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 午夜性a一级毛片| 黄网站色年片在线观看|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久女久| 九月婷婷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四虎免费精品视频| 91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宵宫被爆3d动画羞羞漫画 | 美女的大胸又黄又www又爽|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三级网站在线播放| 欧美高清69hd| 动漫美女被免费网站在线视频|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人体模特| avav在线看| 怡红院免费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污污小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爱爱免费视频| 被义子侵犯的漂亮人妻中字| 国产精品VIDEOSSEX久久发布| 97在线公开视频| 女人18片毛片60分钟| 与子乱勾搭对白在线观看| 欧美人体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