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財評|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是時隔6年再次召開的全國性金融工作會議。
會議強調,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范化解風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會議首次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我國金融工作設定了新目標、指引了新方向。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作為配置資金的重要經濟活動,金融暢通了資金的流動循環,優化了資金的均衡配置,為我國經濟運行、科技創新、企業生產等輸送著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
多年來,我國金融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銀行市場,以及全球第二大保險、股票、債券市場。今年以來,我國金融改革進一步深化,組建了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金融系統不斷加大對普惠金融、科技創新、綠色金融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4.1%,普惠小微授信戶數同比增長13.3%;高技術制造業貸款同比增長22.5%,“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8.6%;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融資余額增速超過30%。
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等問題仍然存在。
會議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會議為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點明了主線和工作重點。一是要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二是要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三是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兩個大局同步交織下,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會議體現出我國對解決問題的堅定決心,也對未來金融發展指明了方向。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從金融大國走向金融強國的過程中,金融業使命在肩,需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胸懷“國之大者”,強化使命擔當,以高質量發展服務經濟社會大局。(央廣網評論員 馮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