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國際發展合作 推動人權事業發展
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23·中德人權發展論壇”10月31日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德兩國的專家學者圍繞“國際發展合作與人權保障”展開交流。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左鋒在致辭中表示,發展是實現人權的關鍵,國際發展合作對促進世界人權事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德兩國在國際發展合作方面有著許多共識,在減貧、應對氣候變化、農業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對于促進世界人權事業發展大有益處。中國堅持人民至上,造福廣大民眾,堅持胸懷天下,縮小南北差距,堅持國際法治,維護多邊主義,積極推進國際發展合作,其理念與實踐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和價值理念,鮮明體現著當代中國關于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基本主張。
德國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賽巧稱贊中國在國際發展合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他說,中國在取得自身發展成就的同時堅持推動南南合作,積極幫助發展中國家,推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通過國際發展合作和人權保護對話,德中兩國可以達成更多共識,開展更多合作。
德國前司法部長格梅林認為,各國人權觀雖有差異,但促進全人類共同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至關重要,支持發展合作刻不容緩,“發達國家尤其擔負重要責任”。
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付子堂從“以發展促進人權,破解全球發展難題”“以安全守護人權,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以合作推進人權,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等維度闡釋了中國的人權實踐。他認為,中國注重推動實現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生存權、發展權,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援助,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發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副主任周太東介紹了中國在推動全球發展倡議方面的務實舉措。他認為,歐洲應該認識到中國發展援助的積極影響和潛力,中歐都應將對方的國際發展合作視為補充和機遇。
德國經濟合作與發展部亞洲、東南歐、拉美總司司長克里斯蒂娜·托茨克表示,當前全球面臨諸多挑戰,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方共同參與。中國是德國在國際發展合作方面的伙伴,只有攜手努力才能克服共同挑戰。
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李翊全面介紹了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李翊表示,生存權和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這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共識。中國將繼續加大對國際發展合作資源投入,致力于縮小南北差距,推動實現共同發展。同時,中國將堅定走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全球人權治理,推動全球人權事業全面發展,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本報記者 黃發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