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大國新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江蘇張家港:“雙引雙融”走深走活鄉村善治路

      發布時間:2023-11-10 11:05:00來源: 人民論壇網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大步邁進,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越過越好,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壯美畫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鋪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人民論壇網推出“大國新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系列報道,講好神州大地廣袤鄉村的振興故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江蘇省張家港市,看當地如何走深走活鄉村善治路。

        齊心協力抓治理,美麗鄉村入畫來。

        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道路上闊步前行的張家港,治理根基穩固,治理成效斐然。

        張家港市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北部,市域總面積999平方公里,綜合實力穩居全國同類城市前三甲,是全國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地區。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賦予江蘇“四個新”的重大任務,其中包括“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上實現新提升”。他強調,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和鄉村治理協同推進機制,推進社會治理數字化”。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張家港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斷健全和落實鄉村治理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探索形成了“黨建引領、需求引導,黨建網、治理網、服務網‘三網融合’,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雙引雙融”鄉村治理路徑,推動組織扎根、資源下沉、服務進門、幸福提升,不斷筑牢鄉村振興善治基石。

        黨建引領 以“先鋒之力”聚合“堡壘勝勢”

        依長江而生,因長江而名。坐落于張家港市西北角的長江村從江灘漁村成長為“長江名花”,一次次的傲然綻放,都是長江村推動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生動注腳。

        事業發展到哪里,黨支部就建到哪里;群眾的需求在哪里,黨建工作就覆蓋到哪里。長江村黨委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在村里建起了黨代表工作室、書記工作室,構建立體化的黨群服務體系,以群眾滿意作為工作導向,傾聽基層聲音、匯聚群眾智慧,有效架起服務群眾“連心橋”。作為黨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長江村黨委書記郁霞秋定期走進“黨代表工作室”,開展理論宣講,接待村民來訪,聽取社情民意,維護村民權益,將共產黨員的為民情懷傳遞給每一位村民。

        黨建引領凝聚起鄉村治理的強大合力,激發起為民服務的巨大動力。

        2014年起,長江村黨委每年制定“民生十件實事”,強化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建立兒童家庭教育檔案、開展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婦女“兩癌”篩查、幫貧救助等,覆蓋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發展健康產業的優勢,村里先后投入400多萬元升級社區衛生服務分中心,引進先進醫療器械和知名專家,靶向破解村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同時,不斷完善“按勞分配、按資分配、按需分配”相結合的收入分配體系,將失地農民全部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全村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100%,實現全就業與全社保。

        “讓老百姓住得舒心、過得開心”,近年來,長江村大力開展美麗村莊建設,觀景臺、健身廣場等便民設施建到家門口,千畝郁金香園、萬米綠化帶、農民居住區錯落有致,呈現出“村在花園里、道在樹木間、人在美景中”的新農村新風景。

        春有花、夏有綠、秋有果、冬有香的花園式新農村,留住了村民的鄉愁,守住了村民的幸福。長江村先后獲評“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長江村是張家港市抓實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張家港市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建立健全“鎮(街道)—村—自然村—村民小組—黨員群眾”五級組織鏈條,以嚴密的組織體系支撐鄉村治理體系。編制“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指引”,實施黨支部“堡壘指數”和黨員“先鋒指數”積分管理,全面筑牢領導鄉村治理的戰斗堡壘。

        需求引導 將“民生清單”變為“幸福禮單”

        “大家一定要勤奮學習,做有知識、有才干的時代青年……”每學年開學前夕,張家港市農聯村都會召開“獎勵優秀學子 幫扶困難學生”會議,對村里品學兼優的學子進行表彰,對相對困難的學生進行助學幫扶。

        一直以來,農聯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從細小處著手,從細微處發力。著力構建教育醫療養老全覆蓋體系,在村民福利上每年投入約3600萬元,設立完善“科教強村”獎學金、大病救助、生育補助、特殊群體慰問等一系列福利保障機制。

        聚焦村民日益多元的民生需求,高標準落成民生工程,近年來農聯家園南區、北區相繼交付,農聯實驗小學建設、江帆社區停車位改造高質量完成,轄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居住環境全面改善,村民歸屬感不斷增強。

        民生為本,發展為民。農聯村始終將“惠民”“為民”作為主線,積極回應群眾的新期盼、新要求。制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自治實施細則》《村規民約》,打造以村委會為主體,村民理事會議事、村民代表會議定事、村務監督委員會監事的“四會一體”協商共治模式,通過法定程序推動村民合理需求精準轉化為惠民實事項目,實現供需有效對接、高度匹配。

        在農聯村,百姓安居樂業,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民生事,無小事。張家港市始終把群眾需求作為鄉村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推行基層需求清單化梳理、項目化響應,通過黨員領辦“微心愿”、社會組織領辦“微公益”、志愿者領辦“微志愿”等方式精準兌現,切實將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每年解決沿河防護欄維修、道路拓寬、路燈亮化等群眾關心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300余個。

        三網融合 由“單打獨斗”轉為“協同作戰”

        走進張家港市善港村,天藍水清,綠樹成蔭,家家戶戶房前屋后整潔美觀,一條條干凈平整的鄉村巷道直通村民家門口……一幅美麗田園鄉村新畫卷徐徐展現在眼前。

        鄉村治,百姓安。近年來,善港村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圍繞組織設置科學化、村務管理規范化、村民自治高效化、德治法治一體化目標,推動組織建設網格全覆蓋、先鋒力量村組全發動、智慧管理服務全流程,探索形成“精網善管、先鋒善為、服務善達”的鄉村治理模式。善港村獲評“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等榮譽。

        善港村區域面積9.07平方公里,轄36個自然村、59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8300余人,外來人口2萬多人。針對村域廣、人口多、任務重等現實情況,善港村以黨建為統領整合各類網格,構建了一張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黨建網、治理網、服務網,實現“一核引領、一網統管”。

        “自從有了網格黨組織,啥事都有人管了,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村民們紛紛稱贊。善港村因地制宜劃分8個自然村網格,下設59個村民小組海棠網格,企業設置專屬網格,構建起與固有治理單元深度匹配的治理架構。在自然村網格上建立8個黨支部,村民小組海棠網格上建立59個功能型黨小組,企業專屬網格黨支部兜底覆蓋轄區企業,形成“支部建在網格上、組織就在網格中”。自然村網格選舉產生支部書記并兼任網格長,實現“黨建、治理”一崗雙責;村民小組海棠網格選舉產生村民小組長,由黨小組推選產生黨小組長;村黨委班子成員分別掛鉤聯系自然村網格、村民小組海棠網格,確保黨組織有力有效運轉。

        先鋒力量是鄉村治理的重要支撐。善港村不斷充實黨員帶頭、多元參與的治理隊伍,廣泛吸納村民小組長、五老鄉賢、熱心村民等組建起了海棠先鋒隊伍,在網格黨支部、海棠網格黨小組的組織下,積極開展“網格聯戶”走訪工作,廣泛收集意見建議,實現需求在一線采集、問題在一線反饋、矛盾在一線調解,把黨的優勢和力量在鄉村基層彰顯、在治理一線發揮。

        網格是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從精微處入手,把鄉村治理做深做實。張家港市持續深化農村網格化治理,依托自然村劃分479個基礎網格,以村民小組為基本單元因地制宜精細劃分2522個海棠網格,把黨組織建到網格上,遴選黨員骨干、鄉賢能人擔任網格長、網格黨組織書記,推動治理資源在網格中整合、治理力量在網格中集聚,以“黨建網、治理網、服務網”三網融合迸發鄉村治理強大動能。

        四治融合 優“治理體系”共繪“和美畫卷”

        20世紀70年代,張家港市永聯村一度是蘇南地區最小、最窮的村子。50多年來,永聯人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自強不息,開拓進取,推動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條“以工業化牽引,帶動城鎮化建設,進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昔日“貧困村”一躍成為聞名遐邇的“明星村”。2022年村級可支配收入達3.2億元。

        伴隨村辦企業的發展壯大,永聯村集體經濟“蛋糕”越做越大,建起了永聯小鎮,讓1萬余名農民住進樓房,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物質水平跟上了,精神文明也要發展。永聯村深化德治建設,讓物質富足的農民在精神上也充裕起來。2004年開始,永聯村發揮集體經濟厚實的優勢,把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利益掛鉤,對村民進行文明行為的考核,引導村民自覺投身鄉風文明建設。

        從2020年起,永聯村不斷強化智治支撐,全面啟動數字永聯建設,數字信用體系、數字生活館、村民數字健康檔案等陸續建成投用。2022年8月,永聯村還運用“大數據+信用體系+數字貨幣”等新技術,全面升級已實施多年的“文明家庭考評體系”,打造了全國首個村域數字鄉村信用平臺,構建了由文明分、金融分、基礎分構成的個人信用模型——“永聯分”,積分越多,村民享受的權益就越多,不斷提高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主動性和參與度。

        為了讓村民在治理中有更多的參與感,獲得更多的自主權,永聯村構建了“黨建引領、區域協同、群眾參與、依法辦事”的治理格局,在不斷夯實鄉村振興法治保障的基礎上,持續深化“代表大會議大事、議事團體議難事、樓道小組議瑣事、媒體平臺議冒尖事”的議事機制,組建“黨員+網格員+志愿者+物業+業主監督員”共治隊伍,構建形成“一格五員、協同共治”的基層自治模式。

        張家港市以“四治融合”賦能鄉村治理模式在永聯村得到了生動實踐。如今的永聯,百姓富、鄉村美、社會安,處處展露出鄉村振興的樣本模樣,更是托起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聯村還獲評“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項榮譽。

        近年來,張家港市協調并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組合拳”,因地制宜打造“民聲茶館”“板凳夜話”等議事平臺,廣泛開展民情懇談、村民說事等民主協商活動,推動農村依法制定村規民約,廣泛開展積分制、文明家庭、美麗庭院等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建成覆蓋市、鎮、村三級的一體化公共服務事項辦理平臺,實現了公共服務事項“一網通辦”,不斷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為了率先展現現代化建設的美麗圖景,張家港堅決擔起“勇挑大梁”重大責任,全力打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先行區。新征程上,張家港奮力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前列,在探索鄉村治理模式上守正創新,勇毅前行。

        未來,張家港市將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繼續與時俱進大力弘揚“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于爭先”的張家港精神,全力做好鄉村善治文章,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者:張組軒)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未发育孩交videossex| 色多多在线视频| 在公交车里要了几次| 中国明星16xxxxhd|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 亚洲三级小视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日本肉漫在线观看| 亚洲www网站| 欧美成人秋霞久久AA片|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男生女生一起差差差视频| 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录像| 超碰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两个人看www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高清m3u8在线播放|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天天躁天天狠天天透|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成人αv在线视频高清| 中文字幕国产欧美| 攵女yin乱合集高h文|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果冻|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九好热在线|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60分钟|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欧美人与动欧交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欧美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第一区| 求网址你懂你的2022|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污小说总裁整夜没拔出| 亚洲欧美日韩图片| 欧美精品一区视频|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久久| 欧美日韩**字幕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