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向海圖強看廣東 | 創新謀變 藍色科技“劍指未來”

      發布時間:2023-11-16 10:52: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魏鑫 陳炫之)在東莞松山湖水面上,一艘小型無人船原地掉頭后,沿著來路緩緩航行。這艘由小豚智能研發制造的無人船“駕駛室”遠在距離湖面幾十米遠的寫字樓內,實現了足不出戶操控船只,并實時監控水面情況。

        從小船到大船,技術創新對“海上制造”的驅動力貫穿始終。走進廣東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滿足AMSA最新規范的4500平方米牲畜運輸船、新一代綜合地質調查船“海洋地質十號”在此交付,填補了國內小噸位大鉆深海洋地質科考船等技術空白。

        廣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圍繞裝備制造、種苗培育、養殖生產、加工流通和品牌培育等重點環節,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關鍵核心技術難題上取得一項項重大突破。

        近日,記者參與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廣東省委網信辦主辦的“向海圖強看廣東”大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時采訪了解到,除了圍繞造船本身的技術創新,多家企業錨定能源裝備制造、海產養殖等配套產業領域進行技術研發。隨著科技新成果相繼涌現,廣東海洋經濟持續向綠色化、數字化加速邁進。

        創新促“進” 向海洋謀發展

        全國首艘超深水科考鉆探船在廣州南沙實現主船體貫通、國內規模最大的科考專用碼頭正式啟用,自主培育的對蝦“中興一號”水產新品種打破國外種源壟斷,亞洲領先的深水導管架“海基一號”正式投產,全球最大的抗臺風半直驅海上機組MySE12MW機組正式下線……

        近年來,廣東聚焦“海洋科技創新引

        位于珠海的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圍繞海洋環境與資源、海洋工程與技術、海洋人文與考古三大研究領域,現已布局建設多個創新研究團隊,在科學前沿、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工程實際應用上取得系列創新性成果,服務國家海洋強國建設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3)》顯示,廣東正加快構建全省“實驗室+科普基地+協同創新中心+企業聯盟”四位一體的自然資源科技協同創新體系。截至2022年底,省級以上涉海科技創新平臺包括省實驗室1個(含廣州、珠海、湛江3家實體)、省重點實驗室11個(含省企業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1個、省海洋科技協同創新中心1個。海洋是支撐廣東發揮改革開放優勢、打造外向型經濟的重要載體。2022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1.8萬億元,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9.1%。推動海洋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

        節能增“綠” 向海面要能源

        靠波浪發電的“海上充電寶”、浮在水面上的漂浮式風機、氫燃料驅動的氫燃料的大型貨輪……海洋科技成果目不暇接,折射出海洋經濟向深綠色智能的方向發展。

        在廣東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的展廳內,深遠海兆瓦級波浪能發電裝置“南鯤”號模型吸引諸多目光。該公司副總經理敖武平介紹,目前已交付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的深遠海兆瓦級波浪能發電裝置“南鯤”號、國內首臺自主研發的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平臺主體結構、各類海上風電導管架、海洋石油平臺導管架鋼樁、海洋石油FPSO-AP模塊等系列裝備。

        記者了解到,“南鯤”號是國內首臺自主研發兆瓦級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該裝置建成后,相當于為遠海島礁增加了一個大型“移動充電寶”,將為海洋觀測、海水淡化和水處理、海上制氫、深海養殖等海洋應用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依托海面豐富的風力資源推動能源轉型,中山明陽集團用漂浮式發電機講述著創新故事。在實驗室內,海上風機沙盤模型成為焦點:隨著扇葉緩緩轉動,水中的“海底電纜”閃閃發光。記者看到,沙盤包含了漂浮式風機、“導管架+網箱”的海洋牧場、海上升壓站、制氫平臺以及海洋氣象觀測綜合站等模型。“漂浮式風機能較大程度降低成本,是未來深遠海域海上風機發展的一個趨勢。”該企業風能研究院研發測試開發主任工程師蔣祥增介紹,浮式風機“像船一樣”,可以浮在水面上,適用于深海、遠海。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明陽集團已在韓國、日本、菲律賓、越南、巴基斯坦、巴西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新能源技術合作和業務,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新發展。

        新能源技術產品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拓寬。在中山港口,停靠著已經完成試航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示范船“三峽氫舟1”號;在惠州,多家電池企業布局打造國內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高地……這系列成果賦予了藍色科技環保底色,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的內生動力。

        育種強“芯” 向海里要糧倉

        “海洋牧場”是藍色科技另一重要應用場景。“我們目前還有很多技術尚未掌握,不僅是工業科技,在農業種業方面也有類似情況。”一名從事漁業管理的專業人士向記者感嘆,中國強化種業攻關任重道遠。

        如何破解?位于湛江經開區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下稱“863基地”)用引種車間、親蝦培養池、營養車間等設施交上答卷。

        歷經近十年的摸索,“863基地”科研成果涌現:選育出國內認定的第一個南美白對蝦抗病新品種“中興1號”,破解種蝦受制于國外的“卡脖子”難題;突破了SPF種蝦及種苗保種和擴繁等方面的技術,創制了“海茂1號”南美白對蝦新品種……

        記者了解到,湛江建成水產苗種場480家,選育了經農業農村部審定的南美白對蝦新品種6個,占全國審定該品種數量的50%;攻克了60多種常用的水產品種人工繁育技術并投入生產應用。2022年,湛江培育水產種苗1622億尾,供全國沿海水產養殖和出口東南亞等國家。

        “我們做了大量實驗,探索出新的方法,培育了活體生物餌料——輪蟲,代替之前傳統的粉狀飼料,剛孵化的小魚苗在第一時間就可以吃到營養的飼料,大大提高了存活率。”陽西縣恒生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李泉介紹,“一公斤魚卵,用傳統的飼料僅有十幾萬條出苗,用新方法出苗能有七八十萬條,魚苗質量及產量明顯提升。”

        如今,陽西縣恒生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和繁育的種苗有黃鰭鯛、黑鰭鯛等鯛科及石斑魚、美國紅魚、卵形鯧鲹、淺色黃姑魚、藍子魚、對蝦、牡蠣等。其所繁育的種苗除了廣東、廣西、福建及海南各地水產養殖戶銷售外,還供應多地的漁業增殖放流。

        新科技為“海洋牧場”帶來更多良種,也在訴說著“粵海糧倉”的蓬勃生機和發展故事。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人免费视频软件| 特级毛片aaaa级毛片免费| 国产破外女出血视频|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 九九综合九九综合| 欧美第一页在线| 人妻18毛片a级毛片免费看|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 快点cao我要被cao烂了|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校园春色亚洲欧美| 亚洲国语在线视频手机在线| 男人一进一出桶女人视频| 午夜福利啪啪片|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丝袜制服在线| 韩国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天天影视色香欲性综合网网站|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高清|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播放| 日本特级淫片免费| 五月开心播播网| 欧洲一级毛片免费| 亚洲五月天综合|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ppX人交|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波多野结衣与老人公569| 亚洲黄网站wwwwww|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爽| 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毛片不卡| 美女免费视频黄的|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视|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爽爽窝窝在线观看| 高分少女免费观看第一季|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