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
作者:陳龍
政府部門過緊日子,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民生支出的重要舉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特別強調,要始終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加強財政資源科學統籌和合理分配,合理確定預算收支規模,統籌保障和改善民生,杜絕奢靡浪費等現象。始終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對加強財政改革與管理、做好財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不是我們應對眼前困難的權宜之計、一時之舉,而是應長期堅持的基本原則。
“足國之道,節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始終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是為人民理財、勤儉辦事業的內在要求。人民財政為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嚴控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堅持過緊日子,是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是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優良作風的生動寫照。從瑞金時的紅米飯、南瓜湯,到延安時的小米加步槍,從新中國成立后的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到新時代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弘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優良作風,是我們黨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雖然經濟建設已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讓有限財力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民生效益。
近年來,按照中央要求,各級政府堅持過緊日子,采取了諸多積極有效措施,堅決壓減一般性支出,保障了財政經濟平穩運行和各項事業發展的資金需要。當前,完成中央部署的各項重大任務,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持續抓好過緊日子。過緊日子,不僅是一個財政管理的概念,要求提升預算科學性,統籌安排好各項財政支出,講究花錢的績效,而且是一個治理的概念,要求以政策優化和體制機制改革來提高政策效能,降低政府運轉成本和公共服務供給成本,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財政資源的使用效率和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首先是確定財政支出的重點和優先順序,繼續壓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在保證國家治理體系運轉的基本支出以及醫療衛生、社保、教育、就業等民生領域的社會性支出的基礎上,繼續壓減非剛性、非重點的一般性支出和項目支出以及影響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的財政支出。對于低效、不合理的支出,堅決做到能壓盡壓、能禁必禁。其次是合理確定預算收支規模,完善預算編制方法。優化收支預測方法,提升預算編制和中期財政規劃的質量,避免在收支上出現“遠的看不清、近的看不準”現象。運用好零基預算理念,完善預算編制的技術基礎,打破支出結構固化。優化績效目的和手段,增強預算績效管理的整體性與系統性,并將績效管理有效嵌入預算編制和管理之中,提升預算績效管理水平。再次是健全權責一致機制,堅持“錢”與“事”有機統一,增強政策的科學性和協調性。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來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破除部門利益藩籬,避免形成政策合成謬誤,減少由于部門決策不當或政策不協調造成的各項治理成本。統籌全盤和未來發展趨勢,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方式,降低公共服務供給成本。此外,還要提升預算的資源配置能力和統籌能力,完善中長期財政規劃,處理好短期與中長期的發展關系,加強政府規劃、政策與預算的銜接,增強決策的全局性、前瞻性和連續性。進一步探索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四本預算”之間的有機統籌制度,形成緊密銜接、功能互補、統一完整、資金高效使用的預算體系。
“財賦者,邦國大本。”始終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不僅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勤儉辦事業的方針,而且在當今國家治理實踐中具有深層內涵和重要意義。為此,我們要堅持節約支出、制度建設和深化改革有機結合,提升財政管理能力和國家治理能力,將始終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落到實處,為實現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保障。(陳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