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發布“成績單” 今年我國如何推動各方面工作“立”與“破”?
多個部門1月24日密集發布了一系列有關2023年全年“成績單”。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而綜合24日發布的各項數據來看,2023年多個領域都實現了“穩”“進”“立”的總體成績。那么,2023年成績單傳遞出怎樣的“穩、進、立”?2024年如何推動各方面工作“立”與“破”?
24日公布的這些成績單涉及經濟、民生、金融、消費等多個領域,我們首先要來了解的是2023年中央企業的發展成績單。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國資央企積極踐行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力推進科技創新,研發投入力度明顯加大,創新效能進一步提升。去年,中央企業發展質量持續提升。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
國務院國資委:央企研發投入連續兩年超萬億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袁野:2023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9.8萬億元,實現高質量穩步增長。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含房地產)5.09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2.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1%。2023年央企研發經費投入1.1萬億元,這是距2022年以來,連續兩年研發投入超過萬億元。
此外,圍繞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信息等未來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兩端發力,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力度持續加大。與此同時,傳統產業升級改造也在提速提質。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 莊樹新:去年9月,我們會同工信部共同發起中央企業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累計發布供需清單1000余項,簽訂合同超過5000余項,加快構建大中小企業有序競合、融通發展的新格局。
記者了解到,2023年中央企業高質量創新成果加快產出。深地鉆探突破地下1萬米,C919商業首航,錦屏極深地下實驗室投運,6G網絡架構創造長距離傳輸世界紀錄,直驅海上風電機組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一批關鍵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軟件取得重要突破。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23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66億人
在民生方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66億人,社保基金運行總體平穩。2023年,我國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3.79億人。
截至2023年底,我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66億人、2.44億人、3.02億人,同比增加1336萬人、566萬人、1054萬人。全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7.92萬億元,支出7.09萬億元,年底累計結余8.24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
此外,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截至2023年底,已有731萬人納入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范圍。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全面實現。同時,落實社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全年發放失業保險金等各類失業保險待遇976億元。為2577萬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困難群體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9%以上。
據介紹,社會保險經辦條例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依法推動經辦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升。開展“社保服務進萬家”活動,打造惠民生、暖民心社保服務品牌。2023年,我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13.79億人,其中9.62億人領用電子社保卡。各地普遍開通人社領域95項社會保障卡應用,推出更多民生服務“一卡通”應用。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23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穩中有升
還有一份涉及消費和物流的“成績單”來自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4日公布的2023年冷鏈物流運行數據顯示,全年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約3.5億噸。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回暖,過去的一年,冷鏈物流發展呈現出穩中有升的態勢。
2023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約3.5億噸,同比增長6.1%。冷藏車保有量約43.2萬輛,同比增長12.9%,尤其是新能源冷藏車普及和利用力度明顯加強,產業基礎短板不斷補齊。2023年,冷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585.5億元,同比增長8.2%。截至2023年底,冷庫總量約2.2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3%。其中高標準冷庫占比有所提高,約為62%。產地低溫處理率果蔬為23%,肉類為78%,水產為80%,均高于2022年水平。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秦玉鳴:2023年整個冷鏈物流發展還是穩中有進的,增長的背后還是基于消費者對品質消費的需求的進一步增長。從需求來看,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特別是對于生鮮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在增加。
2023年成績單傳遞出怎樣的“穩、進、立”?專家解讀
從2023年成績單傳遞出怎樣的“穩、進、立”?從多部門發布的2023年“成績單”來看,“穩、進、立”是主基調。如何進一步解讀其中的重點信息有哪些?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戰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進行了解讀↓↓↓
大局和基礎“穩”:經濟穩 民生穩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戰略政策室主任 盛朝迅:“穩”主要是經濟穩、民生穩,這是大局和基礎。2023年我國GDP超過126萬億元,全年經濟增速不僅高于全球3%左右的預計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也名列前茅。基本公共服務保障不斷強化,社會保險覆蓋面穩步擴大、水平進一步提高,2023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66億人,困難群體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9%以上。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更高水平社會保障網絡進一步兜底兜牢,高質量發展的民生底色更實更足。
方向和動力“進”:科技創新進 經濟結構進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戰略政策室主任 盛朝迅:“進”主要是科技創新進、經濟結構進,這是方向和動力。2023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強度達到2.64%,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重大創新成果持續涌現,集成電路、儀器儀表、工業機器人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以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離子蓄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出口額也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產業創新潛力持續加強。以科技創新之“進”,拓產業創新之“路”,為經濟優結構、穩增長注入新動能,重塑新優勢。
模式和路徑“立”:新的發展方式進一步確立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戰略政策室主任 盛朝迅:“立”主要是新的發展方式進一步確立,這是模式和路徑。2023年,碳達峰碳中和有序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成效顯著,能源結構更加優化,培育建設了3657家綠色工廠、270個綠色園區,累計推廣近3萬個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加快發展,工業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
中國人民銀行:2024年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
通過這些成績單,可以看到2023年中國經濟社會多領域的“穩、進、立”。那么,在此基礎上對2024年的工作又有著怎樣的目標呢?在24日公布的金融貨幣領域的“成績單”上就有明確的要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表示,在貨幣政策方面,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
潘功勝表示,2023年,中國人民銀行適時強化逆周期調節,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兩次下調政策利率,引導有序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將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落實好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的要求,繼續為實體經濟穩定增長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潘功勝:總量方面,將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在節奏上把握好新增信貸的均衡投放,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結構方面,將不斷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落實好我們不久前發布的金融支持民營經濟25條舉措,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潘功勝表示,2024年貨幣政策還將注重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提高存量資金使用效率。價格方面,兼顧內外均衡,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今年如何推動各方面工作“立”與“破”?專家解讀
展望2024年,應該如何繼續發力推動各方面經濟工作的“立”與“破”?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戰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也進行了解讀↓↓↓
確保同向發力 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戰略政策室主任 盛朝迅:首先,還是要做好“穩”的文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三穩”,要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要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提供了堅實保障。
加大科技創新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戰略政策室主任 盛朝迅:第二,要做好“立”的文章,該“立”的要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破”,特別是要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要持續加大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以暢通經濟大循環之“進”,助力發展大局之“穩”。
堅持先立后破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決策咨詢部戰略政策室主任 盛朝迅:第三,就是在“立”的基礎上做好“破”的文章。堅持先立后破,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打破制度掣肘、疏通斷點堵點,讓經濟要素充分涌流,激發出澎湃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