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外地青年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 上海團組織聚焦外地青年安居問題
在進行中的上海市兩會上,上海市政協委員、團上海市委副書記徐豪和上海市人大代表、團上海市委副書記鄔斌都把目光聚焦在外地青年如何在上海安居的問題上。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上海14歲至35歲常住人口722萬,約占全部常住人口的29%。近年來,上海青年人口總數和占比均有所下降。“常住青年人口中非滬籍青年約471萬,占比約為三分之二,其中78%的外來青年以租賃房屋為住所。”徐豪說,較高的居住成本減緩了青年人口導入。
記者注意到,上海各級團組織近一年來始終在“磕”青年住房問題,各級團委在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無一例外都把“青年安居”問題放在重要的位置進行調研、考察。
1月上旬,上海市浦東新區團委宣布推出10個“夢想小筑”青年驛站,團組織挑選了10家相對可靠的、面向青年群體的租賃社區,通過各級團委推薦,青年入住可享受折扣及免費入住體驗期等優惠。這樣的青年驛站,遍布上海全市。
來自團上海市委的數據顯示,團組織籌集了覆蓋9個區的120余間房源,以高校應屆畢業就業青年為服務對象,為來滬或在滬求職青年提供7天過渡期免費住宿服務,并鼓勵供給方在租賃期滿后贈予同房源7天免租期服務。首批“吃螃蟹”的青年定向在10所高校招募,簡化在線申請流程,并為其提供“驛站禮包”,包括一份入住指南、一套洗漱用品和一站式受理電話,用實實在在的舉措幫助青年、溫暖青年。目前,已有近100名大學生體驗入住。
此前,團上海市委面向全市68所高校發放調研問卷12237份,圍繞青年提出的“就業創業難”“經濟負擔重”等問題,制定了《上海市青年驛站接力計劃實施方案》。
由團上海市委牽頭的上海市青年工作聯席會議在2023年發布了《上海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五大服務計劃”行動方案》。根據該方案,團上海市委專門成立了上海市青年工作聯席會議“青年安居專門工作小組”,與建交黨委、房管局等相關單位聚焦青年安居宜居問題,聯合開展工作。
通過各級團委的集中調研,上海團組織把青年在滬居住的“痛點”摸得清清楚楚。徐豪和鄔斌都在各自的提案、建議中重點梳理了以下問題。
首先,“高成本”“硬支出”成為青年不可回避的負擔。當前,上海住宅平均月租金為每平方米111.44元,按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7.46平方米計算,外來青年在滬平均租房支出約為每月4170元。2022年上海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每月12183元,由此推算,上海青年的租房費用約占其收入的34%,較高的住房成本給外來青年帶來的生活壓力不容忽視。
其次,“穩租難”“落腳難”成為青年普遍面臨的困擾。外來青年租房群體中,74%通過市場渠道租賃住房,而房租持續上漲、房東違約成本相對較低等因素導致青年被動換房。而酒店價格高、住宅“短租難”等情況也困擾著來滬就業青年,讓不少青年與這座心馳神往的“夢想之城”擦肩而過。
第三,“高品質”“樂生活”成為青年翹首以盼的期待。近八成受訪青年認為,通勤便利是“好房子”的基本要求,同時也向往擁有更加健全的社區服務、更加溫馨的社群氛圍,讓漂泊在外的游子感受到城市的溫暖,讓客居他鄉的心靈不再孤單。有青年在調研中向團干部表示:“我希望擁有的不僅是一處住所,更渴望在這里找到‘家’的感覺。”
為此,兩名團市委副書記分別以代表、委員的身份提出建議。
一是加強保障住房供給。建議面向青年,特別是城市建設和基礎公共服務行業的一線建設者、管理者,加快構建“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的多層次租賃住房供應體系。積極推廣“青年驛站”模式,加大企業公益租賃房源籌集力度,打造一站式申請端口,為來滬求職青年提供7-14天過渡期免費住宿,讓更多逐夢而來的年輕人感受到上海的城市溫度。
二是優化政策引導體系。建議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等手段,培育發展更加健康、穩定的住房租賃市場。通過機構評估規范租金漲幅,更好平衡房屋出租人和租客利益。鼓勵更多企業以租房補貼、集體宿舍等形式幫助外來青年緩解住房壓力。更好發揮租房市場信息共享平臺作用,提高市場監測準確性和及時性,為青年租房提供安全、便捷的條件。
三是打造青年發展社區。在軌交沿線、產業聚集區等附近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房源供應,進一步降低青年通勤時間。開辟青年公共活動空間,以需求為導向,有機嵌入學習培訓、交友聯誼、就業創業等社區服務,增強青年對社區的歸屬感,讓廣大青年真切感受到黨的關愛就在身邊、關懷就在眼前。
“我們誠摯希望各部門和社會各界,能在青年成長的要緊時、關鍵處拉一把,用心用情用力幫助外地青年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真正將上海打造成年輕人近悅遠來的夢想之城。”徐豪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