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味十足,氛圍拉滿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北京大街小巷已是張燈結彩。
小年夜,長安街兩側的大紅燈籠和中國結全部點亮,洋溢著濃郁的節日氛圍。為保證首都春節期間的照明工程,國網北京電力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將從農歷小年開始就對長安街及延長線的燈籠燈飾開展特巡工作,并重點圍繞春節期間廟會、燈會、游園等民俗文化活動場所及大型交通樞紐周邊,開展不間斷特巡,確保城市照明優質服務,假期“不打烊”。
伴隨著道路兩旁掛起的燈籠,北京多處地標、商圈也用熱鬧的活動拉開喜迎春節的序幕,讓首都年味更足、節日氛圍更濃。
在前門,“中軸納福·龍躍前門” 迎新春促消費活動已于2月1日開幕。活動以“老字號+國潮”為特色,為市民打造春節消費娛樂場景,通過“前門48小時(龍年新春版)”微度假指南發布、“春晚龍行北京”系列活動、“樂購元宇宙”紅包雨、“幸運顧客、驚喜滿減”,以及“龍騰盛世·中軸納福”舞龍舞獅主題活動等五個板塊活動,為廣大市民和消費者打造“文化+”“科技+”游玩嗨購新體驗。
其中,國潮市集圍繞中華傳統文化設置十二生肖、二十四節氣和傳統民俗三大主題板塊,匯集非遺匠人、民俗藝人、文玩達人、藝術品衍生、文創潮玩等元素,為消費者帶來一場文化盛宴。活動中還將推出畫游千里江山、AIGC人工智能繪畫體驗等文化與科技融合體驗內容;新開張的北平故事劇場推出“前門前”沉浸式演出,讓游客親臨前門歷史,感受地道京味文化。
2月3日,西城區“廣藝+”廣內市民文化中心則用“2024年科技小劇場”系列科普活動將科學普及與龍年文化相融合,使科普創新在傳統文化的肥沃土壤中生根發芽,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愉快的寒假。活動現場還有《郵票中的科學》和《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首日封等系列展覽,向孩子們展示了科技發展的歷史長河。
北京溫榆河公園攜手自貢彩燈舉辦的“首屆溫榆千燈會”也在小年夜正式與市民見面,點亮朝陽“夜精彩”。本次溫榆千燈會擁有400畝的超大空間,設置“新春祈福”“祥龍賀歲”“溫榆神話”“魔幻時空”“浩渺星際”“奇藝叢林”六大主題區域,展出超過千組彩燈。
每一盞彩燈都經過多道工序的打磨,飽含非遺工藝匠人匠心。其中,本次燈會的“燈王”——“燈耀新春”燈組總高度達15米,采用傳統自貢技藝,約由50位非遺傳承工匠歷時20天打造完成,讓觀眾置身在彩燈營造的夢幻時空,沉浸式感受自貢彩燈的文化張力,領略國家非遺的歷史魅力。
據介紹,溫榆千燈會采取“日游”+“夜游”全天候、“演藝”+“消費”雙場景的運營策略,集吃、喝、游、購、賞等多元體驗于一體,為市民游客打造首都行浸式夜文化綜合體。現場還有高車踢碗、魔術、空竹秀、雜耍小丑、舞龍舞獅、國潮舞蹈、百獅報喜、變臉、龍人偶等相應演藝內容,為游客帶來豐富游玩體驗。
“福滿京城·春賀神州”第八屆北京·順義張鎮灶王文化節也在農歷小年當天開幕。活動以“辭舊迎新過大年,‘灶’福新春滿京城”為主題,從小年持續到元宵節,貫穿整個農歷春節,通過主會場系列活動與場外系列活動相結合的方式,為廣大市民打造一場集非遺文化體驗、傳統文化展演、創意特色集市于一體的“灶王”新春文化品牌活動,營造歡樂祥和的新春節日氛圍。
人間煙火處,年味漸濃時。平谷區靠山集大集2月1日開市。大集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叫賣聲、討價聲、歡笑聲此起彼伏,熙熙攘攘。據了解,今年春節,平谷區充分發揮京津冀地區文旅協同發展的優勢,深度挖掘整合區域文體旅資源,以新春為媒,把大集、文化活動、冰雪運動和廟會等串成“一條龍”,讓春節期間的平谷天天有精彩、有歡樂。
在豐臺區宛平城,“宛平新春嘉年華”拉開序幕,涵蓋宛平城內13處打卡點的啟城文牒集章玩法、甲辰龍年生肖文化大聯展、博物文創特色文化活動,以及甲胄巡游、舞龍舞獅、曲藝演奏等多種傳統文化表演將延續至2月17日,100余個品牌商家將在宛平城聯袂打造一場傳統與現代交融,充滿時代活力的新春大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了解到,春節期間,北京還將推出“博物館之城過大年”系列文化活動,聚焦首都文化、大運河文化、非遺傳承等不同主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展覽展示。王府井商圈、西單金融街商圈、三里屯商圈、CBD商圈、燕莎藍港商圈、五棵松商圈等也將推出消費活動打造紅火的中國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2月3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