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車司機加入工會,后續還要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
作者:王鐘的
近日,重慶、寧夏銀川等地舉辦貨車司機集中入會儀式,當地貨車司機加入工會組織,獲得幫扶慰問、重疾保險、榮譽激勵、權益保障等支持和服務。根據全國總工會對推進貨車司機入會和服務作出的部署,2024年底全國要力爭新發展貨車司機會員100萬人以上,到2026年底實現貨車司機會員超500萬人。
公路運輸承擔著全社會70%以上的貨運量,為暢通經濟社會循環、保障和改善民生起到基礎性作用。如果把公路運輸比喻為國民經濟的“毛細血管”,那么貨車就是給經濟輸氧的“紅細胞”。貨車司機風雨兼程、長途奔波,為經濟健康穩定運行作出了巨大貢獻。
不容忽視的是,在便捷公路運輸的背后,是貨車司機辛勞的職業狀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三(76.21%)的司機日均工作時長在8小時及以上,勞動強度總體較大,他們在路上的吃住經常得不到保障,72.37%的貨車司機因為開車患有胃病、頸椎病、高血壓等職業病。
現實中,不少貨車司機駕駛的車輛為自有車輛、個體經營,抗風險能力偏弱。時間、天氣、道路狀況等因素都會對貨車司機的工作效率和職業安全產生影響。有人總結,貨運行業面臨壓車、壓貨、壓款三重高壓。貨車司機的市場議價能力也偏弱,一旦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司機最先感受到營運壓力。
全國總工會今年二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貨車司機入會和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要切實發揮工會組織作用,維護好貨車司機的合法權益,積極與行業協會、頭部企業或企業代表開展協商,加強“司機之家”建設。工會積極探索適合貨車司機特點的入會形式,暢通司機入會渠道,堅持以精準服務促進入會,讓全國千百萬貨車司機有了“娘家人”。
做好貨車司機權益保障,要將心比心,聚焦這一群體的實際需求。比如,為了運輸更多次、賺更多的錢,疲勞駕駛是貨車司機的普遍職業狀態,為緩解工作疲勞,一些司機甚至靠扇自己耳光提神。對此,既要引導教育貨車司機遵守交通法規,杜絕疲勞駕駛,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負責,也要考慮到貨車司機的營收情況,幫助他們提升市場議價能力,讓貨車司機合法合規地獲得理想收入。
做好貨車司機權益保障,要從細節著眼,提供周到體貼的服務。貨車司機常年在外奔波,以車為家是他們的生活常態。而建設“司機之家”,就要充分考慮司機停車、休息、如廁、淋浴、餐飲等各項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暖心服務。通過優先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將提升貨車司機的歸屬感、幸福感、獲得感。
隨著互聯網深度嵌入貨運行業,互聯網平臺成為貨車司機接單的重要渠道,這意味著貨車司機具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身份屬性。不久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服務指南》,其中設專章對工會權益維護服務作出規定,提出工會組織要對平臺企業、平臺用工合作企業履行用工責任情況進行監督,推動平臺企業建立常態化的溝通協商機制。在協調平臺與貨車司機關系、處理相關矛盾時,工會可以發揮更顯著的作用。
從長遠看,工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關注貨運從業者權益保障,為廣大貨車司機送上“暖心大禮包”,不僅有利于切實改善貨車司機從業環境,也有助于推動道路貨運行業健康穩定和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輸送可持續的力量。(王鐘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