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超六成受訪者消費遭遇過不公平對待
中新財經3月15日電 (記者 謝藝觀)3月1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對外發布2022年“共促消費公平”消費維權年主題調查結果顯示,日常消費中六成受訪者表示公平感知總體良好,但也有超六成受訪者曾遭遇不公平對待,受訪者對線上經營者的信任度低于線下經營者。
具體調查發現,約六成受訪者對消費資源、消費待遇和交易規則等議題的公平感知總體較好,但也有65.0%的受訪者表示曾遭遇被不公平對待的情況;從生產加工、市場流通、營銷宣傳、交易和售后服務等環節來看,32.5%的受訪者認為“營銷宣傳環節”最容易發生不公平現象,問題相對突出。
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消費市場中的定價機制和價格波動處于合理范圍,也有不少消費者對“醫藥及醫療用品”和“房產中介”服務價格表現敏感。多數消費者認為未來消費會越來越公平,但需警惕“經營者誠信意識差”“消費信息不透明”等阻礙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受訪者對國內消費環境總體表示放心,約六成受訪者對國內互聯網經濟發展規范程度表示認可,但消費者對線上企業經營者的信任度低于線下企業經營者。另,超七成受訪者對過去一年來的消費監管力度與成效表示認可,近八成的受訪者認為相關工作開展以來消費環境變得更好了。
隨著互聯網經濟和體驗式消費的加速發展,普通消費者對于口碑和評價越發看重,特別關注企業經營活動中“售后保障”;受訪者消費后參與網絡評價熱情較高,但好中差評信任度呈現分化,“差評”和“中評”的信任度相對高于“好評”;超八成受訪者認為經營者進行自我承諾有必要。
近年來,一系列消費問題、熱點話題引發消費者的關注或“吐槽”。“高熱度”消費議題引發消費者高關注輿情,52.3%的受訪者表示對“主播薇婭偷逃稅被處罰13.41億”事件印象最深刻。
而從消費者反映的最不滿意商品和服務類別來看,“保健品”和“中介服務”連續兩年居于首位,同時消費者對于“房屋及裝修建材”和“物業服務”兩大類別的不滿情緒有所加深。
互聯網服務領域中,消費者強烈建議針對投資理財類、在線支付或轉賬類、婚戀情感、網絡游戲、網絡購物等加強監督,值得重點關注。
本次年主題調查還針對消費者行為特征和情緒狀態進行測度。結果表明,消費者對目前生活狀況總體表示滿意,消費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較強,消費信心基本平穩,預計增加支出的比例穩步提升。
78.6%的受訪者自認為消費相對理性,近三分之二受訪者對消費開支有規劃。但調查也發展,超四成受訪者表示消費存在焦慮情緒,45-64歲消費群體焦慮感相對最低;44.4%的受訪者認為“收入有限”是制約消費的最主要因素。(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