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實融合補短板 需政策、資本、市場三重發力
數實融合補短板 需政策、資本、市場三重發力
2022年1月12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規劃》指出,數字經濟發展要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兑巹潯凡渴鹆藘灮墧底只A設施、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等八方面重點任務。
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需要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相向而行。那么,我國產業發展要如何實現數實融合?政府、企業、市場、資本、技術應從哪些方面積極作為,以實現創新引領、融合發展,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發揮比較優勢 逐步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研究室主任李勇堅提出,要實現產業數字化轉型,政府須逐步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從數據安全、數據保護、數據共享、數據交易等數字經濟運行的各個方面展開,找到合適的抓手和切入點,把數據要素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去年上海數據交易所正式掛牌成立,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在數據交易領域里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
從政策制定角度來看,李勇堅指出,數實融合首先應以指導性政策和引導性政策為主,少一點硬性的、禁止性的規定;其次,要處理好發展和監管的關系,在政策制定之初就著眼大局,避免有問題來了才去思考如何治理的“碎片化治理”困境;第三,要落實監管協同的理念,治理主體要從原來單一的以政府機關為主,轉向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媒體、用戶等多方面主體協同共治的治理結構。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認為,有關政策的制定要更加明確發展規范、監管重點和相關政策制定的時間表,讓企業對于行業融合發展有更穩定的判斷和預期。
就提升政府部門數字化水平而言,聶輝華指出,相比企業數字化,我國政府部門數字化開始的時間更早,進度也更快。例如金稅工程,我國1994年就開始推進了。如今,中國的數字經濟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要更充分地發揮出中國的比較優勢,推進數字政府建設。
此外,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強調,有關方面也要加強對社會輿論的引導,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推動數據共享 建設數據互聯互通平臺
數字產業與實體產業的融合,意味著數據將在生產和消費的各個環節、在企業內部和不同企業之間流轉。因此,李勇堅提出,首先我們需要逐步建立和落實數據的標準、協議、接口等一系列基礎參數,完善數據產生和流轉的工業配套軟硬件。這不僅需要統籌來自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工控機、單板機等不同數據源的數據類型,也要結合具體數實融合解決方案的數據要求。李勇堅認為,這種底層的、基礎性公共物品的供給、維護和改進需要由政府牽頭,其他市場主體參與和配合才能完成。
除了建立數據標準以外,國家標準化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提出,政府還要建立支撐工業互聯網創新的服務平臺,其內容包括相關算法、軟件、可供開放的數據,并且配置相關技術負責人。這些服務可以由政府直接出資建設,也可以通過政府扶持或者購買完成。各類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可以在這個平臺發布,讓高校、研究機構參與進來,實現數實融合的產學研一體化。
在推動平臺建設方面,聶輝華提出,我們也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例如,日本政府在平臺上持續更新企業、中介、服務商的名錄,讓有需求的企業能夠及時聯系到相關服務商,為自己量身打造方案。
在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立數據服務平臺之后,李勇堅提出,要進一步推進數實融合的模塊化、軟件化、平臺化、通用化,從數字化解決方案的供給方面來減少成本、提高效率。具體來說,我們要參考制造業發展的經驗,把技術、數據、軟件、資源軟件化、平臺化,讓它可移植、可復制、可通用,讓企業享受數字化帶來的效率提升。
產業數字化 需要數字企業和實體企業深入磨合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數字技術企業為實體經濟企業提供服務。然而,不同實體經濟企業的行業背景、工業流程和實際需求復雜且各不相同,這就成為數字技術企業、IT企業與實體經濟企業合作的一個“高門檻”。就此,鄔賀銓提出,數實融合要以實體經濟企業的訴求為主,數字技術企業要放下身段,耐心學習。
李勇堅表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就是要把企業研發設計、加工制造、營銷服務等業務流程全部數據化,然后將其整合到一個網絡化的信息平臺,充分發揮出數字化生產的潛力。這個過程中,數字服務方必須對生產企業的需求特點、生產特點、供給特點等工業知識有比較全面的理解,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才能提供量身定制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最終達到滿意的效果。
就此,李勇堅以曾調研過的一個為電商生產包裝紙箱的企業舉例,該企業為了減少市場供需變動對企業生產線造成的沖擊,與某互聯網企業合作開發了一套訂單管理系統,將企業的訂單量與它的生產系統聯系起來,合理安排生產,大大提高了其生產線的穩定性。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研究院產業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余江指出,數實融合要實現產業價值,需要數字企業和工業企業經過相當長時間辛苦的、甚至痛苦的磨合。這個過程也需要國家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放下包袱,增強信心,沉下心來長期堅持這項事業,更好地與國家長遠戰略需求同頻共振。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解決“卡脖子”問題
數實融合意味著新興數字技術、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的深度融合。當今5G技術高帶寬、低時延的特點,能夠更好滿足工業互聯網等融合基礎設施的需要。鄔賀銓提出,目前工業企業普遍應用的PLC控制系統等傳統工業模組,事實上不具備跟云計算、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IPV6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的條件。因此,我們要抓住5G技術帶來的機遇,用5G工業網關代替PLC,同時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進去,簡化工業企業內網的層次,做到扁平化,從而做成跨行業的、通用的系統。
鄔賀銓認為,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生產企業,內部的不同應用場景下運轉著不同的系統,比如機器視覺、質量檢測、遠程遙控等,有的企業內部的應用場景甚至多達上百個。但是這些系統普遍是孤立運轉的,彼此間的聯系很少,因此目前產業數字化的效果并不理想?!拔艺J為,需要讓5G+工業網關實現全流程貫通,才能解決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困難?!编w賀銓總結道。
數實融合不僅意味著一個企業的內部數據做到全流程貫通,也意味著不同企業、不同行業間的數據能夠及時有效地對接和流轉,這就對一個國家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然而,目前我國在包括工業控制、工業軟件、工業網絡、工業信息安全在內的基礎技術領域,以及邊緣智能、工業大數據分析、工業機理建模、工業應用開發等關鍵技術領域,還存在一些技術上的短板。
要解決技術“卡脖子”問題,實現科學技術的高水平自立自強,張占斌認為,一方面需要發揮我國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進一步地加大投入;一方面也需要國家繼續深化市場改革,引導資本市場對核心技術攻關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降低成本 促進中小微企業數實融合
目前我國消費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并不平衡,呈現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態勢。張占斌指出,這種不平衡給我國中小微企業數字化進程帶來了很多困難。
余江指出,目前數字技術企業給實體經濟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中,比較成功的案例普遍集中在零售、餐飲等服務型和消費型的中小微企業。然而,對于那些生產型的企業,數字企業能提供的有效技術支持和解決方案并不多。這些生產型企業的供應鏈、庫存、營銷等業務環節的決策很需要數據支持,如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是中小微企業數字化發展面臨的難點。
張占斌提出,各級政府可以遴選數字經濟領域的獨角獸企業進行培育,通過樹立標桿企業、推廣典型的應用場景,充分發揮數字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升級中對中小企業的帶動作用。此外,余江認為,我國傳統工業企業的龍頭企業,比如海爾、樹根互聯、美云智數等也推出了一系列基于產業互聯網的成套解決方案,這些企業也應該得到進一步鼓勵和支持。
此外,聶輝華認為,現在很多地方政府投資建設了數字化園區,這些園區數字基礎設施相對完善。通過進駐數字化園區,中小微企業能夠接入園區的數字化系統,從而有效推動其數實融合的發展。聶輝華補充道,今后數字園區建設要更注重滿足中小微企業個性化的需求。
采寫/新京報記者 孔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