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平臺極大提高勞動供求匹配效率
對話專家
互聯網平臺極大提高勞動供求匹配效率
馬亮(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北青報:您認為什么是靈活就業,與它相對的概念是什么?靈活就業與之相對的優勢是什么?對社會的積極影響是什么?
馬亮:靈活就業是工作時間、地點、形式和勞動關系等方面可以靈活安排的一種就業形態,是相對于雇傭關系長期、固定和明確的傳統就業形態而言的。互聯網平臺經濟的崛起,使一大批靈活就業應運而生,并帶動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選擇靈活就業。互聯網平臺在撮合勞動供求關系方面有明顯優勢,使很多工作機會可以化整為零地進行派發,并和合適的勞動者進行精準匹配,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勞動供求匹配效率。
靈活就業的勞動關系更為靈活多樣,用人單位的選擇面更大,可以降低用工成本。靈活就業人員可以更加自由地選擇工作,安排工作的時間、地點和形式,對工作的掌控性更強,并能夠更好地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關系。
我們很難說靈活就業人員是某個企業或平臺的雇員,而只能說他和她在某個時段因為某筆訂單而和他們發生了勞務關系。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保障問題值得關注,但是不是讓新就業形態削足適履地適應傳統基于固定勞動關系的工作格局,而是要獨辟蹊徑地發展符合靈活就業發展趨勢的新型勞動權益保障體系。因此,靈活就業的創新意味著政府主導的勞動權益保障模式也需要進行制度創新。
給年輕人及時反饋
使他們不斷成長
北青報:現在的靈活就業形式多樣,本期我們采訪了兩個案例,其中一個是清華畢業生。您認為名牌大學畢業生為何也會“看上”這種靈活就業的形式?短視頻博主、主播帶貨等工作,有何特點?會不會吸引更多人來做?
馬亮:名牌大學畢業生之所以青睞靈活就業,同其就業觀念有關,也同靈活就業具備的比較優勢和吸引力有關。新生代年輕人的就業觀念在發生轉變,不再扎堆體制內的“鐵飯碗”或受雇于企業,而是希望能夠我的工作我做主。靈活就業對年輕人有吸引力,這同其較強的新鮮感、創造性、獲得感和挑戰性等有關。我們在此前的研究中將其稱之為“靈工”,區別于傳統的打零工,就是強調其兼具靈活性、創造性等特征。比如,很多靈活就業是項目制的,可以很快給年輕人反饋,使他們借此不斷成長。特別是短視頻博主等富有創意的新型工作,往往受到“互聯網原住民”的追捧。
靈活就業提供更多
嘗試和探索機會
北青報:本期采訪的另一個案例是一位大學生兼職開共享自習室,她一邊在自習室中備考一邊可以管理店面,一舉兩得,她的同學也有各種兼職或創業的。請問下,對于大學生的這種提前進入社會的行為,您如何看待?是否對他們未來的擇業有幫助?對社會有何影響?
馬亮:及早嘗試不同的工作形態,可以更好地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并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或進行調整。一些有條件的大學應鼓勵大學生及早創業就業,特別是通過靈活就業來多多嘗試,這對于讓他們更好地進入和適應社會有很大幫助。相對于傳統的實習培訓,靈活就業可以給年輕人提供更多更快的嘗試和探索機會,使他們能夠更好評估自己并作出更好的選擇。
北青報:未來年輕人應當如何進行職業選擇?
馬亮:未來的工作形態會進一步多元化和靈活化,工作本身的定義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轉變。所以,年輕人的就業也要轉變觀念,接納和擁抱靈活就業,而不是仍然抱持老觀念不放。有條件的年輕人可以多嘗試不同的工作形態,真正了解自己喜歡和擅長的職業是什么,并通過終身教育來不斷提升自己,增強自身的職業勝任力。大學和家庭也應為年輕人的新就業理念和選擇提供寬松包容的氛圍,理解和支持他們的選擇,讓他們有試一把不后悔的機會。
本版文/本報記者 溫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