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里的“她”力量
2022年虎年春節前夕,女子無人機班班長陳瑜的老家,收到了部隊聯合當地黨政機關攜手送來的“二等功臣之家”牌匾,街坊四鄰紛紛點贊。去年,女兵陳瑜操縱某新型無人機圓滿完成跨海實偵飛行,率先在戰區陸軍完成首飛任務,榮立個人二等功。
中華兒女多壯志,不愛紅裝愛武裝?,F如今,像陳瑜這般優秀的女軍人越來越多地涌現在部隊一線。伴隨著軍隊規模結構的調整和武器裝備的發展,軍營中“她”力量不斷擴充,從保障崗位前移至作戰一線,操控著現代化的高技術兵器,發揮出特有的優勢與力量。
上九天攬月
“不要迷戀姐,姐只是個開戰斗機的”
“不要迷戀姐,姐只是個開戰斗機的”——中國首批女殲擊機飛行員盛懿緋的一句玩笑話,不經意間成了當年的網絡流行語。盛懿緋說得風輕云淡,而她親歷的那些“風起云涌”是絕大多數人體味不到的。
長期以來,飛行一直是男性的領地。女飛行員本就鳳毛麟角,女殲擊機飛行員,更可謂是“天之驕女”。中國空軍自1951年招收首批女飛行員以來,50多年間先后培養了300余名女飛行員,但從事的都是運輸機、直升機駕駛和空中領航工作,殲擊機還從無女性嘗試。
2005年中國空軍決定招收第八批女飛行學員,并從中選拔首批女戰斗機飛行員。當時的背景是,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韓國等早已有了女殲擊機飛行員,美國甚至有數十名女殲擊機飛行員,所駕機型包括F-16這樣的重型空中格斗機。中國空軍沒有自己培養的女殲擊機飛行員,與大國空軍的地位不相稱。
當年,全國報名參加招收女飛行員的有20萬人。但女殲擊機飛行員的遴選極其嚴苛,僅身體檢查就有116項,只有35人通過了嚴格的身體檢查和考核。然而,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面——“全程淘汰”就像緊箍咒一樣如影隨形,讓她們的逐夢之旅舉步維艱。盛懿緋說她“不想連飛機都沒摸到,就被淘汰出局”。風再烈、天再冷,多少次在崩潰邊緣,她都咬牙堅持。
戰斗機是要直面敵機展開搏殺的,戰斗機飛行員必須通過抗過載訓練。過載是指飛機機動時,飛行員所承受的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能持續承受7個G的過載才算達標,相當于7倍體重壓在身上。當進行筋斗加翻轉這樣的三維機動時,重力的勢能和速度的動能轉化為飛機的機動能量,飛行員還將承受三個軸的過載,會出現黑視。黑視是人體在加速度的影響下,大腦和眼睛缺血,視覺昏暗甚至喪失,意識模糊甚至昏迷。女殲擊機飛行員或女航天員必須過黑視這一關,前者因為要承受三個軸的過載而要求更高。
全國人大代表、東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女飛行員張瀟,曾為出現黑視而沮喪——黑視意味著不能畢業,也就是停飛。張瀟說,她特別感謝她的教員。教員安慰她說:“你回去好好吃飯,好好休息,然后咱們在地面認真研究一下?!钡鹊缴眢w恢復了,張瀟又一次駕機起飛,完整地做了一套特技動作,期間沒有出現黑視,順利通過考核。
巨大考驗鑄就女超人?!昂叫.厴I時淘汰了6個,初教機畢業的時候又淘汰了6個,等到了高教機畢業時只剩下16個人了?!睆垶t清晰記得,當時有一個戰友離開的時候寫了一封信:“我多想飛,做夢都想飛,夢中的藍天是那么藍,但是我再也飛不了了,你們一定要好好飛,你們一定要替我飛,你們在飛,就是我在飛?!泵恳淮斡薪忝帽惶蕴臅r候,她們都會抱頭痛哭。飛行就是這樣,很公平,也很殘酷。
剛畢業,她們就趕上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閱兵式。根據安排,我國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將駕駛“教8”型飛機,組成中國空軍女飛行員梯隊飛越天安門,光榮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女飛行員梯隊只有15架戰機飛過天安門,也就是要從16名女飛行員中挑選出一名作為備份。因各方面表現出色,張曉佳成為那一名備份。在閱兵的時候,看到所有的同伴飛過去,然后再返航,張曉佳略有委屈,但還是為我國首批女殲擊機飛行員感到自豪。
圓滿完成閱兵任務后,張瀟進入一線作戰部隊,與男飛行員們一起執行空中巡邏任務。有一次警巡,張瀟剛起飛加入航線,飛機上的告警器就響了。飛機下方有防空雷達、防空導彈在對著他們,基本上從加入航線到脫離航線回來,整個過程中告警器就沒停過。被問及當時害怕嗎?張瀟回答說,完全不怕是不可能的,但這是職責,越是這種情況,就越要守住這個位置,不能讓其他飛機進來,“你一旦退縮了,那可能就會一退再退,但后面是你的國家,是你的人民,你退無可退?!?/p>
十多年的戰斗機飛行,數百架次參加實戰化訓練及戰斗起飛、??站驳热蝿眨審垶t羽翼漸豐,她多次成功處置空中特情,榮立三等功3次,2018年獲評“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盡管擔負繁重的飛行任務,但張瀟覺得飛行帶給她不一樣的體驗,除了守護好祖國的藍天,也能看到別樣的美麗風景,“有的時候你在云中穿梭的時候,如果飛機比較快,正好從云中飛過去,你會看到那種漩渦,在空中看到的彩虹之類和地面上看的都是不一樣的?!?/p>
然而,駕駛戰斗機被稱為刀尖上的舞蹈,不光要流汗,還會流血,甚至獻出生命。2016年11月16日在八一飛行表演隊的一次訓練中,殲擊機女飛行員余旭跳傘失敗,壯烈犧牲。四川女孩余旭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女孩成長為我國首位殲10女戰斗機飛行員,憑著堅定的信念,一步步成為八一飛行表演隊的中隊長,把自己的無悔青春乃至生命獻給了祖國的藍天。
藍天之上,中國女殲擊機飛行員繼續駕駛戰鷹逐夢藍天,綻放屬于她們的精彩。而中國人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也會有她們的用武之地。通常情況下,女航天員是從戰斗機飛行員中選拔出來的,她們要先學好飛機駕駛技術,再學習航天飛行技術。女殲擊機飛行員是載人航天的儲備力量。上九天攬月,她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下五洋捉鱉
“每天提醒我時間變化的就是太陽和海水的顏色”
巨艦犁海飛鯊翱翔,劍指深藍夢向遠洋。中國海軍遼寧艦入列以來的每一次出航,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一次遠洋實兵對抗演練中,曾有一張女舵手的照片被公布于世,她可謂是航母的“女司機”。這位下士女兵,是一位名叫加德熱拉·哈布力的哈薩克族姑娘,來自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2015年9月成為光榮的人民海軍一員。
開航母的難度和技術要求遠遠高于民用生活中的任何一款交通工具。畢竟驅動一艘排水量超過6萬噸的海上巨無霸的過程中要牽扯多個配套系統、幾十個部門和上千人。掌舵者除了要掌握舵盤輸入的舵轉度數,還要通過電腦對其進行數據解算,然后再對傳動系統下達命令,看似簡單的流程實則要學習很多知識。這位哈薩克族姑娘,憑著堅韌的毅力和拼勁,駕駛這艘巨艦乘風破浪馳騁大洋,還曾參與兩次海上閱兵。
據遼寧艦首任艦長張崢介紹,遼寧艦上的所有作戰崗位,都向女艦員開放。這里活躍著近百名朝氣蓬勃的女艦員,她們來自9個民族,崗位涵蓋全艦8個部門、35個專業,堪稱中國航母的“半邊天”。
“救生部署,左舷有人落水!”這天上午,大洋深處,遼寧艦例行訓練正在緊張進行。下達指令的是某部門副中隊長宋美燕。戰斗艦艇指揮崗位,歷來是女艦員的禁區。宋美燕偏要挑戰這個禁區:“男艦員做到的事,女艦員照樣能做好!”值更官考核涉及理論、實作內容,航行、救生、損管等部署紛繁復雜,航行、拋錨、防臺等知識及處置時機奧妙無窮。宋美燕兩次赴院校深造,經過刻苦鉆研和大膽實踐,最終以優異成績通過值更官考核,完成由管理教育型軍官向作戰指揮軍官的人生跨越,成為人民海軍第一位女值更官。
航空部門彈藥統計員、女中士郭瑾瑜的戰位是在10多米深的彈藥底艙,上下很不方便,但她毫不含糊,爬直梯比男兵都快,工作比男艦員還細心認真,她提出的“彈藥儲存分系統優化”等多項技術改進意見,均被科研院所和工業部門采納,成為航母上第一個穿“紅馬甲”的女彈藥兵。機電部門損管兵、女中士袁華和男兵一樣,上夜班、下機艙,在高溫、高濕、高噪音、沒有燈光的深艙里摸管路、排故障,練就了一身硬功:隔著厚厚的鋼板,就知道下面是什么管道,在哪兒拐了個彎,向哪個方向延伸。
每次放飛殲-15艦載機前,航空部門的調度班最為緊張,因為航母飛行甲板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工作場所之一,飛機發動的持續轟鳴、噴氣尾流的巨大沖擊力,特別是阻攔著艦帶來的強烈震動,都會給甲板保障帶來極大的挑戰 。但哈薩克族女兵熱米拉·達布力說:“就是因為它難,才想要挑戰?!彼沁|寧艦上的一名話務員,通過一專多能訓練成為了飛機調度班組里唯一的女艦員。膽大心細的熱米拉·達布力,如今和其他的男兵一樣,可以扛起數十公斤的系留索在甲板上奔跑。“是我保障的殲-15,它又成功起飛了……”這是熱米拉·達布力的心里話,也代表了遼寧艦上每一位追夢人的真情實感。
驚濤駭浪我不怕,鏗鏘女兵我最行。導航雷達兵古麗帕麗為了工作無差錯,整天把自己關在狹小的作業室里苦練技能,“每天提醒我時間變化的就是太陽和海水的顏色”。體重不到50公斤的范時鈺,最開始是一個被甲板風吹著跑的小姑娘,“我必須要在甲板上站穩”,她休息日加班加點苦練體能反復鉆研站立技巧,終于成長為能夠迎著艦載直升機著艦精準引導的引導員。“我叫元夢,現在我終于圓夢了!”這是女兵元夢從心底發出的聲音。最初,元夢拎起系留鎖都困難?,F在她已經掌握4型鎖具使用方法,成為保障一線的“小能手”。
汗水夾帶淚水,澆灌出了最美最倔強的“航母小花”。作為人民海軍第一個成建制上艦的女兵集體,她們巾幗不讓須眉,勇敢戰斗在我國航母建設事業的第一線,參與了航母歷次試驗試航和艦載戰斗機著艦起飛等重大任務,先后成長起來了海軍第一代女操舵兵、女機電兵、女雷達兵、女損管兵等特殊戰位女艦員,實現了由岸基向深藍、由短期駐艦向長期駐艦、由保障崗位向戰斗崗位的漂亮轉身。
駕戰車馳沙場
“汗水就是洗面奶,風沙就是防曬霜”
對女兵來說,坦克手大概是最不“友好”的崗位——整天跟鐵疙瘩磕磕碰碰、常年在外吃沙嚼土。中央電視臺《軍事報道》曾播放一期節目《女坦克手:硝煙風沙涂抹青春面龐》,介紹了陸軍某合成旅10名女坦克手的奮斗風采,不禁讓人對這些巾幗英雄們肅然起敬。
解放軍此輪軍改,中國陸軍成立首個女子坦克排。女坦克手們把99A數字化坦克當成自己的戰位,當成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在艱難中主動打磨,出色完成任務,贏得了戰友們的點贊。
“開著坦克時的我最美!”播音主持專業畢業的劉姝杉為自己成為一名坦克駕駛員而自豪。曾經,男兵調侃她們:“你們學開坦克就是玩玩?!眲㈡妓齻儾⒉恍箽?,反而把自己當成男兵看待,堅持和男兵一樣的訓練時間,一樣的訓練強度,攻堅克難,超越自我。有一次連隊組織“翻輪胎”比賽,還沒上場,男兵們開始竊竊私語:“她們女兵翻得動嗎?”“應該不行吧?!边@時,劉姝杉站了出來,“我們女兵不比你們差,我先來。”100多斤的輪胎,對劉姝杉來說,確實很有難度,幾個下來,就感到十分吃力??墒窍胂肷砗蟮慕忝脗?,她咬牙堅持。
對于女坦克手們的堅強,合成營營長許成彪看在眼里,“以前我對女兵的印象一直是比較柔弱,但是劉姝杉改變了我的看法。尤其是她對工作崗位的熱愛,以及訓練中思維的縝密和強大的執行力,讓我打心眼兒里為女兵點贊?!?/p>
女兵干佳祺的崗位是炮長。炮長這一專業對戰士的要求更高,不僅軍事素質和心理素質要過關,指揮能力和專業要求更要過硬。作為炮長,口令下達必須專業?!斑@任務太重,她一個新兵能扛得住嗎?”面對質疑,戰友們為干佳祺擔心??伤∽煲秽?,“怕啥?咱列兵也能當炮長!”她暗下決心:組織交給我任務是信任我,我不僅要完成好,還要完成得出色。她從最簡單的專業練起,練習口令下達,為讓聲音更具爆發力和穿透力,她每天早上天還沒亮便到訓練場練習發音,休息時間給鏡子里的自己下口令,中午對著空無一人的晾衣場練。來到朱日和野訓場,干佳祺順利轉入炮長專業,前期實彈射擊取得的優異成績激勵她朝著更優秀的自己沖刺。
車長孫茜把“愛裝就是愛生命”發揮到淋漓盡致。誰亂動她的裝備,不管是誰,她準會擼起袖子和他掰扯一番。裝備若是出現人為故障,定會火冒三丈。有一回,兄弟單位的戰友進入戰車學習,進行訓練體驗。孫茜在戰車上當講解員,千叮嚀萬囑咐,某項數據不能改,這個按鈕不能調,但是參觀的戰友沒有聽進去,在坦克里很認真地將內部結構完整地“體驗”了一遍。孫茜看到,立馬生氣了,將他們趕下了車。孫茜自己也還處于學習階段,那么多數據要全部調整過來幾乎不可能。但她不服輸,硬是對著專業書,一項一項把數據和按鈕全部恢復原樣。
戰地黃花,風沙年華。身邊戰友向孫茜推薦一套又一套的美白護膚法,她不僅置之不理,還振振有詞:“汗水就是洗面奶,風沙就是防曬霜!”心之所向,無可阻擋。近期,一場臨機戰備拉動演練在即,號角催征,鐵騎奔騰。在夕陽的襯托下,坦克女兵前進的身姿映入隨風搖曳的紅柳中,最為奪目閃亮!
馭神劍獵天狼
“導彈女兵最美的樣子是訓練的樣子、拼搏的樣子、獲得榮譽時的樣子”
履行特殊使命任務的火箭軍,往往給人“神秘”之感,而“女子導彈發射連”,則更增添了幾分神秘。
2011年底,火箭軍“常規導彈第一旅”成立全軍第一支“女子導彈發射連”。導彈部隊作為高技術軍兵種,學好專業理論,熟練操作流程是發射成功的基礎。這些女兵為了盡快完成向導彈操作號手的轉變,打破常規,對著裝備學理論,對照理論練操作。很快,女兵身上特有的細膩和靈氣成了巨大優勢,每一步操作、每一條口令,她們都力爭做到分毫不差;每一個按鍵、每一個現象她們都牢記在心。操作訓練中,她們針對上肢力量差的薄弱點,在每次完成訓練任務后還要加練杠鈴等器械,慢慢地,纖細的手臂練出了肌肉,身體一天比一天壯實。
2012年8月,“女子導彈發射連”奔赴高原執行實彈發射任務。艱辛征戰40多天,不巧趕上連長生重病。風風火火、英勇干練的指導員陳勤指揮“女子導彈發射連”成功發射3枚導彈,全部命中靶心。連隊導彈陣地被基地司令員稱贊為“模范陣地”,前來參觀見學的指揮長絡繹不絕。
一年初秋,8月午后的烈日依舊灼人。在接近40攝氏度高溫炙烤的導彈發射實操訓練大棚里,忽然下起一場“傾盆大雨”。這是火箭軍“常規導彈第一旅”的戰士們模擬訓練在降雨環境中執行發射任務。在“大雨”中,導彈發射車轟鳴作響,戰士們嚴陣以待?!疤柺志臀?!”隨著指揮長一聲令下,女兵們迅速奔赴各個號位,展開設備、接通電源、瞄準、讀數據、進入發射程序……號手們動作嫻熟,配合默契,眼神莊嚴而堅定。“5、4、3、2、1,點火!”號手龍曉慧穩穩按下點火按鈕。顯示屏上,導彈如利劍般直刺蒼穹,準確摧毀目標。“任務完成了!很激動!”盡管身披雨衣,但雨水夾雜著汗水,已使龍曉慧和她的戰友們渾身濕透。
這僅僅是導彈女兵們無數次訓練任務中最為普通的一次。在微光下要求精細操作的夜間行動、身著厚重防毒面具和防化服的全防衛狀態發射,沙漠里、戈壁中,都留下了導彈女兵的靚麗身影。多年來,該連已多次完成全軍、火箭軍重大訓練和演習任務,將3種型號的10余枚導彈成功送上藍天。在訓練場外,這些平均年齡只有24歲的導彈女兵,也和同齡的普通女孩一樣,愛說、愛笑、愛唱歌,開朗樂觀、古靈精怪都寫在青春的臉上。但只要上了訓練場,導彈女兵便展現出意想不到的堅強。
在南國密林,活躍著另一支女子導彈連——陸軍首支女子地空導彈搜索發射連。2013年,陸軍某集團軍按照將女兵編配從保障崗位向作戰崗位拓展的要求,從集團軍范圍內抽調女兵,在某防空旅組建一支女子導彈連。
與外人的想象不同,防空導彈兵雖然是技術兵種,但對體能的要求非常嚴苛。導彈重達127公斤、方位俯仰瞄準機重63公斤、大電纜盤架重82公斤……對于這群年輕女兵來說,一開始都很難吃得消。為了提高臂力,女兵們制定了增肥計劃,每天早上多吃兩個饅頭,晚上9時多加餐。3個月后,不少原本苗條的隊員結實了很多,其中一名女兵的體重從103斤“飆升”至133斤。柔美的少女變成了粗胳膊粗腿的“女壯士”,她們說:“現在操作起裝備輕松自如了?!?/p>
女兵們每天上百次從戰車爬上跳下,常??牡妙^破血流、身上青一塊紫一塊。一天早上排里協同訓練,3號手肖燁登上3米多高的發射車頂時,因鞋沾露水打滑,右小腿重重磕到電纜盤掛鉤上,頓時感到一陣鉆心疼痛。但她全然不顧,繼續跟著排長脫戰車護衣、對轉塔解鎖。等訓練結束從車頂艱難爬下時,排長才發現,肖燁的褲腿右側已被鮮血染紅,小腿肌肉裂開了一道長長的口子。休息一周后,傷口還未完全愈合,肖燁又上了戰車。
愛美是女孩兒的天性,新兵夏伊琳下連的時候是帶著護膚品進來的,班長發現了她的“小秘密”??雌撇徽f破,班長只是帶著她進連隊榮譽室,讓她把榮譽墻上官兵的照片挨個看一遍。問她看出了什么,她不明所以。班長解釋道,導彈女兵最美的樣子是訓練的樣子、拼搏的樣子、獲得榮譽時的樣子,而不是涂脂抹粉的樣子。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女兵用一次次行動不斷刷新著男兵對“女同志”的認知,也一次次刷新著連隊的榮譽簿——
連隊組建兩個月就高標準完成了原軍區正規化現場會課目演示,組建不到7個月就獨立參加實彈演習,在夜間復雜電磁環境下精準命中目標。2015年8月,連隊首次奔赴高原演習,在全軍首次運用“盲搜”進行實彈射擊取得“三發三中”好成績。2016年9月,連隊列裝某新型防空導彈僅8個月,發射導彈全部命中目標,保持了組建以來“彈無虛發”的紀錄。2018年10月,女子導彈連再赴山丹參加“藍盾”演習,首次與空軍地導旅組建地面聯合防空群,進行交鏈指揮、模塊編組、耦合集成,探索了聯合體系構建、兵力編組、作戰協同方法路子,通過“背對背對抗、面對面交流”,實戰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新的紀錄和奇跡還在不斷書寫,一股堅持不懈的韌勁、不服輸的拼勁,支撐著女子導彈連的女兵們向著強軍目標越走越近。而從南到北的座座軍營,崇軍尚武、刻苦頑強的巾幗英豪,在強軍號角中不斷奏響新的華麗樂章。
趙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