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后冬奧時代的中國體育如何改革創新
專家熱議后冬奧時代的中國體育如何改革創新
4月8日,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意味著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劃上圓滿句號。隨著中國進入了后冬奧時代,如何用好北京冬奧會的遺產、開啟中國體育新的發展階段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業內人士認為,北京冬奧會之后,冰雪運動在中國不會降溫;全民健身、青少年體育將會進一步發展;北京冬奧精神將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新的組成部分;體育改革創新又將提上日程。
據媒體報道,日前北京、河北、湖北、廣東、四川、江蘇、黑龍江、云南等省市的體育部門都對繼續推進冰雪運動的發展作出了表態。如北京市提出,“積極開展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加快建設群眾身邊的冰雪運動場地設施,全面提升冰雪運動發展水平,繼續深化‘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河北省提出“全力抓好后冬奧群眾性冰雪運動推廣普及、冰雪競技和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出系列冰雪運動惠民措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冰雪運動需求”;湖北省提出“提速建設冰雪運動‘一區兩圈三基地’,目標是滑雪場(館)達25個,滑冰館達30個,每年參與冰雪運動人數達一千萬,冰雪產業總規模達50億元,帶動消費超100億”等。
4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講話精神被視為后冬奧時代中國體育發展的方向。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院院長王宗平教授認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很明顯可以看出體育在體育之外的價值與意義,如“中華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輝映,體現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運動之美,詮釋了新時代中國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如“冰天雪地成為群眾致富、鄉村振興的‘金山銀山’”,還有“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20字的北京冬奧精神。
王宗平說,“北京冬奧精神源于體育,但用在其他地方也很合適,這就給中華民族精神賦予了新的內涵。”
著名體育學者易劍東認為,“如果說‘奧林匹克精神’‘中華體育精神’主要面向的是運動員或體育參與者,那么北京亞運精神和北京奧運精神則面向的是全體支持、參與亞運會和奧運會相關工作的國民,凝聚和提煉的是全民齊心協力辦好亞運會和奧運會的民族精神。最新的‘北京冬奧精神’也屬于民族精神這類范疇,不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自信開放’‘共創未來’有了面向全世界的新內核和新內涵,具有更高遠和更深廣的時代意蘊和世界意義。”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的最后指出“我們要堅持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標”,并提出“完善全民健身體系,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體育健身意識”,聯系到中辦、國辦在3月23日印發的《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這也是北京冬奧會結束后,國家發布的第一份與體育相關的文件,可以看出,以北京冬奧會為契機,持續推動包括冰雪運動在內的全民健身,已是中國體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我們發展體育事業的最終目的是什么?精英體育是為國爭光,精英體育也是為了帶動群眾體育,為了把全民健身引向深入。而我們的全民健身現在有一個最大的薄弱環節就是我們的學生體育。”王宗平表示,“北京冬奧會開幕之前,我們開展了大量的群眾冰雪活動、學生冰雪活動,我們的冰雪參與人口達到了3.46億,那么,北京冬奧會之后,我們如何保持和延續群眾冰雪運動,特別是學生冰雪運動;如何讓體育精神、北京冬奧精神進一步走進校園、走近學生,促進體教融合,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在習近平主席的講話中,再次提到了“體育改革創新”,這6個字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后也被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過。業內人士表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圓滿落幕后,外界曾普遍認為中國體育改革也將隨之大刀闊斧地展開。此次,“體育改革創新”字樣又一次出現,是否預示著中國體育改革將加快推進,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本報北京4月1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